引用:
|
作者NONOPIG
其實我最近才注意到台灣公債殖利率全球最低,但是查閱確沒發現有相關的模型可以解釋台灣特有的現象,(也許是翻書不夠。)
比日本還要低的殖利率,近乎於0的殖利率,也能炒作,太奇怪了。銀行也願意承做?
這樣算起來政府的負擔成本近乎於0,好像印鈔票借錢都不會有壞處?
但怎想都不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情,肯定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按照您的說法,感覺頗有可能的,感覺後果可能會更嚴重...又說不上來,也許台灣會變成研究對象?
|
台灣之所以沒有相關的模型,是因為的確沒有相近的模型。
台灣算得上經濟大國,但卻由於國際上不承認,所以新台幣在國際上沒有價值,自然公債只能對內賣,所以完全沒有外債問題,不需要跟其他國家的公債作競爭。
至於銀行願意承接,一方面是因為台灣儲蓄率很高,要完全靠一般借貸來消化儲蓄不容易,所以大額公債也是很好的借出現金的方式。
銀行錢要是貸不出去的話,就沒辦法再接受存款,除非存款也開始收費。(很多國家存款是要付手續費的)
另外由於郵局不能自行放款,所以郵局存款的利息來源幾乎就是公債,另外就是政府指定的放款(例如高鐵貸款...)
其實台灣銀行業的賺錢效率實在太差了,再加上存款金額最大的郵局,所以政府公債實在很好賣,就有點亂賣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