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須藤京一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76

供電穩壓的部份它把記憶體與核心的部分分離了,核心部份供電採用一顆CPL2-4耦合電感,加上其他Volterra的控制晶片,每顆R23電感搭配一個Volterra控制晶片,總共有四組,因此它是4相+1相CPL主要提供給RV870,另外還有兩相則是給記憶體使用,絕對不用擔心供電不穩導致顯卡出怪手。



再來是把散熱器分解,這次的散熱器還是四根銅導管+鋁鰭片沒錯,不過由於蓋子部分採用質輕的ABS,所以整體重量也輕。



除中央的四根6mm粗的銅導管散熱外,在靠近渦輪扇的旁邊還有一根銅條。



一樣是AVC的產品,這可是有5000轉實力的超暴力渦輪扇啊。



ABS上蓋還看到FOXCONN的字樣。



上機測試囉,這次用MSI GD-65當做平台,卡的長度真是爆長,感覺3870x2又活過來了,剛剛提到的重量輕,使得這卡裸測上機不會歪歪斜斜的,主機板也比較不會彎曲。



GPU-Z 0.35可以正確辨識5870,它的核心速度也提高到了850Mhz,記憶體1200Mhz,看看那個記憶體頻寬已經到了153.6GB/s的恐怖程度,流處裡器也增多到1600個。



目前的驅動其實只堪稱為驅動而已,並沒有真正對這個新核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以光碟內附的為準,安裝VISTA 32位元。



由於這張卡只能當露水情人而已,所以測試項目被迫縮了點水,3DMARK VANTAGE E以及P模式測到一半會HANG住也沒時間解,就只好繼續往下測,而遊戲的部份,除CRYSIS、FARCRY2以外下面還有幾個遊戲的最高解析度以及特效的測試截圖供您參考,5870真的很快,以這張數據表的NOAA一直到8AA來說,不但效能衰減程度超低,而且數字比起其他單卡都要高,不愧是目前單卡效能王。



SF4最高解析度+特效全開,平均張數135.6張。



BIO 5比較奇特點,場景3掉張數掉非常多,使得整體評價降低了(MotionBlur開啟狀態)。



沒有DIRT2,先拿GRID來玩吧,最高解析度1920+8X,這是4890開了之後也只有4X張的效能,就來看看5870進步多少?



平均都是100多張FPS在跳的,超流暢。



RIVA TUNER還不支援5870,因此用ATI自帶的OVERDRIVER小試一下超頻,不過這邊可以看到,他的超頻幅度並不多,核心只能拉到900Mhz,記憶體則是1300Mhz。



測了一下3DMARK06的1920,noAA模式,只能說進步相當有限,等待可以MOD的RIVATUNER應該還可以在榨出更多效能,當然,狂人都會自己MOD硬體跳線來解除限速,只是這邊一般玩家並不會拿一張1萬5的頂級顯示卡來開玩笑就是了。


5870,等待是值得的


其實按照時程來說,5870會更早一點曝光,只是為了良率更為完善而hold住了時間,幾個簡單的3DMARK以及常跑的遊戲效能成績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快、低溫、功耗更低。其實當我們測試時,一定是FULL LOADING GPU去執行,這個最大耗電量雖比4870還要高一點,不過一般使用根本不可能一直讓它跑在最大輸出,所以這時候的IDLE耗電就很重要了,ATI這次成功的改善了為人詬病的功耗問題,應該說是給它增加了一個可自動偵測使用狀態來調整供電輸出的能力,有點類似可變頻的冷氣一般,使得使用者不在需要去擔心驅動王者顯卡要負擔的龐大電費,友站也有類似5870使用350的PSU即可順利驅動的測試,也證明了ATI技術上的成功。當推出4890的時候,朋友問我該不該入手?我只跟他說,這是過渡期的產品,因為它沒有任何新技術,單純只是經過Sorting的GPU核心,能夠提供更好一點點的效能,但是耗電與溫度還是沒有改善。不過這次,我會推荐他5870,這的確是很值得入手的單卡效能王者。也提供給您做個參考囉。


附件:

測試截圖存檔僅供此次測試參考
 
舊 2009-09-30, 09:55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須藤京一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