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您對製造業可能不了解, 沒有製程不能改變的,下個「特工單」就好了。 大賣場的量已經可以要求「客製化」了, 品質、成本當然都可以省, 東西要便宜幾個模式, 1.客製化大賣場的「特規品」,偷掉某些工和料 仔細觀察看看大賣場賣的特價洗衣精濃度會有差, 包裝、容量也都能特規化,便宜不是沒有原因的 敏銳的人也能感覺到咖啡、茶品品質有差異。 太多例子了,多不勝數。 2.一線的店面(最新產品的供應)一定有瑕疵退貨, 都會退回母公司,這些退貨怎處理?丟掉?銷毀? 用較便宜的價格批給大賣場算是很好處理的方式。 所以在大賣場買到幾年前的舊貨很正常, 這些東西也不是不能用, 但可能無法達到想像中的那種品質。 貨比三家,不只要比價格,還要注意品質。 這年頭錢難賺,店面能抽多少有限, 除了進貨大量可以殺價節省的成本,(這也有限) 剩下的再怎搞都差不多了,只能從其他地方下手。
|
大大其實您說的沒錯,我真的不了解,但是在我購物的習慣,假如我買想一個電器產品,會選擇電器行時,是這個電器是美國製或日本製品質非常好(買過水貨crt電視&惠爾浦冰箱),電器行修比較安心,如果是台灣製或對岸製的話,哪裡買應該都一樣吧!退貨維修品回來的只要保固好,便宜一點,就跟去家電特賣會買的一樣,應該也沒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