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台灣的PC論欄中幾年前常常看到神話『快取』、迷信『快取』的言論。
當時我僅是高中生,哪能懂到哪裡去,始終對這種言論半信半疑。
實際上在國外的評測網站中,都只著眼於『效能、功耗』這2個實際面,
對於『核心架構、快取大小』僅是描述,根本不予渲染。
因此CPU的優劣指標,主要只有『效能、功耗』2樣,規格只是包裝用的花邊。
(『價格』只能反映市場接受度,和CPU本質上的優劣無關)
現在這種論調明顯少很多,可見台灣的玩家也是會成長的,
『規格』只能用來解釋成功原因,並不代表絕對優勢。
======================================
若拿『效能』來評鑑AMD Phenom II 550,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cp...hlon-ii-x2.html
ATHlon ii 250 僅遜色 5%~10%。
若拿『功耗』來評鑑AMD Phenom II 550(80W),
一樣是2核,ATHlon ii 只要65w,明顯不合用電效益,
滿載耗電也比較接近X3 系列。
(推估被封印的2核應該是有待機耗電。)
再來看看ATHlon ii 系列 和 AMD Phenom II X3 系列的售價,
Phenom II 550的價格(3200~3300)較偏向X3 系列,
可以設想現值售價中已經包含一筆抽獎費。
所以個人認為若純當2核看,550只值2700~2800,
能開3核(要穩定運作)只是打平capability / price值,
至於capability / watt值 要在穩定開3核後仍維持80w才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