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Reich 唐
正解。
台灣就是太泛政治化,78區應該就經濟的角度來討論,經濟建設一定是會有人哭有人笑,
但是好的經濟建設是一家哭,例如燃煤火車升級成電車,挑煤炭的車伕就失業了,
可是要為了挑煤炭的車伕不失業,所以大家就繼續用燃煤火車嗎?
台灣的產業也一樣,不開放大陸產品競爭,好像保護了台灣的產業,
實際上最後就是一家笑,但是一路哭,自己去看看數據,沒有跟大陸經貿往來,
台灣的經濟是不是就幾乎整個垮掉了。
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簽下去,只是保障台灣還有10年的時間進行產業升級,
沒看到會受影響的都是傳統農林魚牧業嗎?還有10年可以救啊,
而且這些也不是支撐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
就算犧牲了也無妨,反正可以靠社會福利救。
最後一段,政治人物不能這樣說,但是我可以這樣說,我可沒選票壓力,
因為經濟發展的事實就是如此
|
容我補充,可能見解不是完全正確
1.清朝康熙積極吸收西方知識,那時中國整體國力堪稱世界第一強,雍正即位後因西方傳教士在政治立場上沒有支持他,就斷絕和西方交流,中國人口,土地,資源等本錢雄厚閉關自守近200年,中國科技水平落後到靠北邊走,當和西方交惡到兵戎相見時,中國當然被巴假的
2.慈禧太后朝主張和西方交往大臣很容易被那些讀四書五經的大臣打成漢奸,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看到洋人就殺,愛國過頭反成禍國
3.開放麥當勞,吉野家等進入台灣,台灣飲食業者被美日兩強打垮了嗎?開放萬客隆,家樂福等進入台灣,台灣通路業者垮了嗎?台灣業者受到國外刺激也自立自強,食品業如鼎泰豐,永和豆漿,通路業如大潤發,沒有國外優質業者的刺激也不會有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效應發生
歷史的悲劇及喜劇一再重演,一切看政府及人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做正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