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eich 唐
這種文章沒什麼用,
因為只要是民主國家幾乎都會走上這條路,
因為一定要減輕稅賦而且弄一大堆建設,
而政府沒錢只好用借的,然後狂印鈔票讓通貨膨脹來減輕債務。
反正只要任上經濟不炸掉就好。
所有人都知道這樣有問題,那政治人物為什麼還要這樣幹呢?
不這樣幹,沒選票啊!!!!!
所以不用唉了,都是人民自己害自己啦! 
|
+1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倖生,而視死如歸,此尤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 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恩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耳。」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耳。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大概也不會比這個差吧?
台灣的問題,是鄉愿,是自私,是上下交相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