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說 到手排,自從五年多前開過一次貨車載貨(餐飲業專用對開大冰箱),己不曾開過任何手排車.在現在的各種變速科技進步之下,己經將手排和自排的差距縮小.一般人開慣自排行駛於巿區和走走停停,若是忽然改開傳統手排,可能會在上坡起步熄火.畢竟多數人,根本就開得很慢,給他手排,也發揮不了什麼性能.手排開得好的,絕大多數也買不起性能車.
但是,手排車和檔車,開習慣後,若是變成像呼吸一般自然,車隨意轉,行駛於山路,真是暢快淋灕.雖然開自排可以藉由大排氣量引擎,或是扭力強大的柴油車,可以彌補一些技巧上的不足.但總是有一種騒不到癢處的感覺.沒有那種[玩]或者[駕馭]的感覺.
雖然現在流行數位化的音樂,但還是有玩家堅持黑膠類比唱片.可以經由唱盤,唱臂,唱頭的調校,更換,得到不同的音色表現.這就是一種[可玩性].像真空管機,可玩性也很高.搭配電子分音,超高音或超低音也是學問.攝影也類似.收藏鏡頭,也是成就和樂趣.
好像太過方便的東西,在行家看來,都是索然無味的.有的堅持要用鉛筆或鋼筆甚至毛筆,不要用原子筆和中性筆.手感和觸感就是不一樣.在基本的功用之外,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追求個人的喜好,這或許就是品味.
從小就對機械深感趣,曾經看過D頻道的節目,主持人實際操駕1926年的6噸蒸汽機.先點火,等2個小時,然後上路.最大出力40馬力,平地最高時速20英里.遇到要上坡,必須停車才能換檔.蒸汽機還有一種特有的,類似黃油的味道.好像挖土機也有.
然後又介紹一款1935年LEYLAND 6缸柴油卡車,50馬力,載重量3噸,最高時速35英里.
天啊!超過半個多世紀,還能運轉,這也太神奇了!這車子,現在己成古董,足以列入博物舘收藏展示了.
上次看 Daimler Benz 汽車博物舘,有一輛50年代的300SL,4速手排,它的儀表板好美,好有質感.指針和刻度,字體美觀的數字,金屬特有的閃亮光澤,相互輝映,簡直就是藝術品一般.要是能復刻上巿,開在路上,肯定比一些超跑拉風許多.要是能擁有這些稀世珍寶就太好了.這些古老的東西,都是歷史的見證,人類工藝的里程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