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總括來講: (認真的)
前幾年, 大約是從1997到去年是過度膨脹, 也就是周期高點異常上升.
去年是破滅, 瞬間掉落谷底沒有緩衝, 理由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台灣感受不深.
不過目前的操作手法繼續下去, 嘿嘿嘿, 或許台灣有機會體驗一下.
低利率可是雙面刃, 現在就看信用指數跟中央銀打算如何踩加油跟剎車.
希望不會把手煞拉斷~
現在: 可操作性的指數是恢復的很快(股市跟特定地區房價).
其餘的也是在恢復, GDP=G+C+I或S+(X-M)的部分.
G: 政府花費.
C: 消費.
I或S: 儲蓄或投資.
X: 出口.
M: 進口.
目前政府大力的提升G, 內容看起來不像是照顧民生, 只是單純提高GDP.
I或S是儲蓄或投資, 個人或企業. 目前個人儲蓄上升, 企業投資"也是上升!!"
C就是消費, 目前應該是要降低的, 但變數為1. 物價, 2. 金字塔上半部消費.
物價前幾年上升現在沒降多少, 即使賣得比較少, 總金額或許還蠻高的.
金字塔上半部的消費力, 有類似葉問一次抵十個或更多的效果.
X-M也關係到台灣的匯率, 今年相較他國而言我們的幣額蠻硬的.
主要對手就是韓國, 以韓國來講, 匯率低, 從韓國買東西相對便宜.
不過台灣廠商如果在大陸設廠, 依靠中國政府的策略是有優惠的.
所以蠻難講的, 沒確實數據我也難判斷.
以上為不負責任亂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