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md21456
有時候日本會用台灣的產品
是因為價格問題,台灣生產會比較便宜,但是品質跟精密度會比較差一點
這種沒什麼利潤的單,不是丟台灣 就是丟大陸而已
這種他們不是做不出來
只是他們不會想去做
但是台灣跟日本採購的機台
都是高單價 高精密度的東西
某些方面做出來的產品
就是比台製機台精密度還要高
客人對產品要求嚴格的
你也不得不用他們日製機台來作
當你需要產品能跟別人競爭時
你會需要高精密度的機台
還是用便宜的機台做一做就好?
講白點,就是他們靠研發設計賺大錢
台灣只能撿代工的蠅頭小利
台灣廠商的定位就是跟自己人壓價錢來搶單而已
|
台灣跟日本採購,是屬於高精密儀器。那是人家的強項,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那樣的機器,那價格在高你還是得買。
而日本用台灣的產品,你不能說他便宜就是品質較差一點。你不能這樣去比較。
今天公司開案,會訂定spec.
如果今天你的元件需要能來回運作超過100萬次才能斷裂,且要耐溫105度。
日本的產品可以耐到150萬次,105度。台灣則是110萬次,105度。
這樣算台灣的品質差?你可以說他spec較低,但是這跟品質沒有關係。
而在定下的spec中,選擇符合spec的元件,並考量成本與交貨時間與公司信用等。
在符合spec的情況下又控制在可接受的成本之內,何樂而不為?
比目標成本低,就是帶來額外的利益空間。
台灣的產品,切入點就是在這。
日本人不會那麼笨只看價錢。
如果只看價錢不看品質的話,無疑的是拿石頭咱自己的腳。
台灣如果不能生產高品質的零件,也不會成為代工有名的小島。
另外,很多人都看錯cost down的本意了,cost down是好事。他可以增加產品的獲利空間。
但是真正的cost down是在不影響產品的功能、效能底下,減少零件的使用量或更換零件。
如果說日本的切入點是高技術、高成本。
那台灣就是中上的技術、較合適的成本。
很多時候大家都被日本品牌神話了。是的,他們的零件是真的擁有非常好得品質。但是不見得用那些高品質做出來的產品就是適合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