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e
簡單寫一些...
生產線是勞力密集的作業,講究的是熟練度與精確度.
對於身體狀況與心智正常的人來講,這種東西都是可以透過訓練來達到要求的.
雖然熟能生巧,但相同的生產線作業如果長期做得太久,
心理上反而容易產生倦怠與麻木.
所以不同生產線的人互相支援,
除了可以更有效運用產線資源,
也是人力訓練的一個方法.
真不知道樓主公司的生產線,
究竟是多複雜多精密,
需要多高深的專業知識與累積多少的經驗,才能順利作業?
樓主這個三天前才知道被退貨會需要花額外成本去重工的人,
竟然有這個膽識把不良率歸咎到更換生產線上.
我的嘴角竟然不爭氣地上揚了...
樓主開題大辣辣地談全台灣如何如何,
被噹了,就亮個學習曲線的理論,又搬出一大堆書名,
還臉部鴻氣不喘地改口說自己講的只適用自己的公司,跟自己開題的全台灣無關.
樓主可以繼續再凹下去沒關係.
看來這就是...
|
你是哪顆眼珠看到我三天前才知道被退貨會需要花額外成本去重工?
你又是哪顆眼珠看到我沒有證據就認為不良率是更換生產線?
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後天調廠.這不叫支援/活用人力~這叫走鋼索.瞭嗎?
而且你也不能因為你的工作很LOW也就認為別人的工作很LOW.瞭嗎?
我是有說出我個人認為台灣只能做代工的原因. 解決方法我也說了~從最基本的學起
而且我認為只憑幾篇高見是解決不了全台灣這個問題的
我能力所及~是幫助我的公司
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