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yaohoung1
早就在民國七十幾年 整個台北城都大喊 台北居 大不易
我就看著當年喊著買不起的不管是下港來的還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
現在個個都早就在台北城置房置產
經過風風雨雨這幾十年 歷經各種泡沫 信心跟政治危機
我只見台北房價漲多跌少 這意味著台北的賺錢機會遠比高雄高出很多
只要逮到機會 在台北賺的錢比其他地方來的多
況且台北市是全台首善之區
政府想要建設 最先想到哪裡 還是台北市
就算台北大量外流
相對得會有更多的帶著更充沛資金 滿懷希望甚至其他專業豐富經驗的外來人口會來填補缺口 共同打造台北城
|
反過來想, 這是惡性循環...
台北機會多, 政府投資多, 吸引人民也過來投資與居住, 生活與房地產漲更多,
交通與建築密度太高, 接著政府要解決這問題, 只好再一直加碼
冷落了其他區域的發展, 導致其他區域的居民也都想搬來台北, 一直重複下去...
最後結果就是變成高級國民宿舍
台北機會多, 但是一般員工的薪資沒比其他地方高多少阿,
房地產與物價貴許多, 生活更困難
台北容易賺大錢, 是那些社會上層賺
機會集中到台北, 反而造成其他區域機會少...
對台灣整體來說, 不是好事
假如台北的腹地夠大,平地夠多, 能無限制的擴張...

當初小蔣時期就該遷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