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RG-pro
病人自存病歷,也許正反映出缺乏穩定的醫療機構來負責保管紀錄,出院門就銀貨兩訖。
|
這點我相信!
光是我從小到大看過的醫院就數都超過20家
可是一旦病歷給病人拿著.....
而且相對於醫學中心擁有的人力物力,現在一般診所根本比不上
很多基層診所基本上只有2~3隻貓,人一多就忙不完
我家這邊光是診所就倒了3家過,1家是真的倒閉,2家是醫生不開業了
問題是這3家都是社區診所,2家開業都15年以上
光是儲存的病歷資料就跟多到爆炸
其中一位歇業的醫生我跟他很熟,它是我社區每個人都敬重的老醫生
雖然是軍醫,可是真的對這個社區的人盡心盡力,它的病歷數不多從開業到歇業
大概3萬份而已吧!(它也沒精算過!因為它不會用電腦)
但是那是人頭數!裡面的頁數更多更多.......
老醫生的太太曾經抱怨過,當初它們一直不敢結束診所就是在想這堆病歷要怎麼辦
這很多很多都是有些社區內小朋友從小看到大的病歷資料
真要丟掉也覺得可惜,不丟又沒辦法.......最後.........全數送專業處理廠水銷破壞
各位現在說的電子病歷或是病歷中文化
有沒有想過基層診所要怎樣作業!現有的資料轉換要花多少時間.....
而健保局或是衛生署的就醫政策是從低>高(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
試問!全台灣診所或自行開業的小型醫院的病歷量會輸大型醫院嘛?
怎麼樣讓小型醫院都能做到,才是重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