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r Member
|
引用:
|
作者ayler
無米樂裡面有這部份的描述
當時政府用超低價徵收地主的土地, 然後放給佃農 -> 地主虧大了
原來佃農是付土地租金給地主, 現在佃農要繳土地稅與農作物的稅金給政府 -> 佃農沒賺的比以前多
米價一直被政府壓抑住, 不能隨便調漲, 當時只有政府才能買米 -> 因此農夫很難賺
每收成百公斤米還要強制捐多少給國軍 -> 也就是要農夫去養國軍
算起來, 政府才是最大的收穫者,
農夫要付出稅與農作物, 比以前更多, 也沒辦法靠農作物大賺, 政府抽的比以前更多
好處就是有了自己的土地, 但這土地也不是政府給的, 那是強迫地主讓出的, 政府也沒出到啥錢
何況地目用途是被限制的, 要是沒有機會被徵收, 那就永遠是那個價格, 也不會漲
加入WTO後, 農夫就更慘啦... 農作物價格被砍到更低,
還好有個老農津貼, 至少是餓不死
|
國家的收租是比例是大家都一樣,但是地主收租完全是看第地主人喜好,有的甚至是超過70%比例,還要幫地主做作勞役,這一來一往根本就是差很大~
如果農地用途不被限制,在工業化的時候,最後農夫都會棄耕,把土地改成其它的用途,然後農業在台灣就會完全的滅絕~
而且米的價格根本不是農夫自己決定的,是中盤商在炒作的,調高價格得利的只是中盤商~
以前商鞅,把貴族的土地全部收為國有,解放奴隸階級,把土地分發給所有的平民和奴隸,結果秦國從七國最落後的國家,變成最後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得罪貴族的商鞅最後自己的下場卻很淒慘......看來商鞅是典型的左派,實行嚴刑峻法和土地改革~
對農夫有自己的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樣農夫才會對未來感到希望,認真投資自己的生活,土地和小孩,讓未來過更好的生活...
如果土地是別人的,房子是別人的,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只會想過一天算一天,根本就不會想要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是現代化社會的基礎~
所以如果台灣當初不搞耕者有其田,最後的下場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台灣到目前還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結構,不然就發生了革命,那些地主被佃農砍頭批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