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vis0725
容我插一下花
快取大不代表命中率高
演算法才是重點
這點相信大家都會同意
另外,有關C2D很依賴快取一事
說真的現有所見的測試報告,雖說是拿同樣時脈不同快取大小的CPU來測
問題是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一點,這些C2D CPU,L2管線數並不相同!!
不同的管線數,CACHE的效益可是完全不同的!
|
一、唉!除非你能證明AMD的快取演算法比Intel的快取演算法還高明,否則命中率也好、演算法也罷,不都是空話
二、你講「管線數」不對!正確的說法叫「Associative(關聯性)」
三、我看過的相關評論只說從「Merom-4M」tick 到「Penryn-6M」有將快取關聯性從16路提高到24路,倒沒聽說從「Penryn-3M」到「Penryn-6M」之間有改變快取關聯性。
但如果快取越大關聯路數也要越多才合理,那也只是證明 Penryn-6M 的快取設計一樣是正確的,Intel的RD又不是笨蛋,你懂的他們會不懂嗎
再者,雖然我只拿實際產品及實測數字做比較,但並不表示我對「快取命中率、演算法、關聯性...」等完全沒概念

原因我上面已經說過了
四、與快取演算法相較,Intel的非循序執行管線與LSD等設計才是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吧!你們既然有時間吵快取演算法,為什麼不順便討論一下更技術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