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ONOPIG
....................................................
我一直有一個偏見:大學老師"大多數"都是業界逃走的失敗者。
真要再叫這些老師再出去民間企業搞研發,能堪用的沒多少。
這些人教出來的學生呢?~
還再用10年前、20年前他們逃出科技業的那套教學和嘴砲。
(老師當年怎樣怎樣,後來太累要顧身體才來教書...OOXX。)
堪用?
台灣教育確實需要重新再檢討,
外國的頂尖技術不只在企業中發表,大多數都在大學。
而廠商也常常贊助資源和大學合作,可台灣呢?
台灣大學根本比不上企業,完全沒資格談合作。
這現象不奇怪?
論台灣科技實力,不夠紮實...所以業界已經幾十年沒提升了。
也沒有那種眼前為之一亮的新產業,科技業快走向傳統產業。
再惡化下去台灣只會變成一個短暫閃耀的科技小國。
(別拿口號喊喊的LED和綠色產業來講,看看企業哪個動了?)
下個新興產業在哪裡根本看不見,
不過當大家都看不到的時候,總有人看到。
所以
台灣極度需要寬鬆的青年創業貸款,先不論還不還得出來,
當投資下去的時候,開店設備這些都是帶動民間消費、
也是擴大內需的一種方式,如果成功更可能創造極大的效益。
用亂槍打鳥的方式,期待下一個比爾蓋茲的出現,
只要出現小部分的成功,即使大多數錢都扔水里失敗了,
這小部分的成功者極有可能賺回這些丟水里的經濟價值。
而且中小企業創業本身就是台灣的發展模式。
大前研一說的無責信貸,前面有人說過...只可惜不可能實行。...
|
兄台對大學教育相當執著哦~
說一下我那年考大學時,錄取率是27%,不小心被我黑到一間
但這樣環境下的學生畢業就會很強嗎???
當然不是~
那時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看法是,
1.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溝通較為簡單(至少看的懂寫什麼,聽的懂上面交代啥事)
2.專業必然不足,但具可朔性,可教育拔擢(大學畢業也是白讀都在混,但重基礎教還會學,以後可以當幹部)
Q:和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差不多喔???
每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共同點
1.愛玩,臭屁,喜歡抱怨
2.老是講不公平,喜歡講一些大環境,大世界的空話
(台灣應該發展00XX,企業要重視00XX,現在上頭執政的都是豬,我們國家要如何如何的.........聽了20幾年了
我以前也很愛講 
)
3.從來不會想柴米油鹽的小事
還是有差別點
1.差在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畢業,跟本和國中畢業一樣多
2.因為全部都是大學畢業,所以無法辨別好壞,東西多就是垃圾,好的太少,爛的太多
3.經過淘汰競爭出來的,至少整體大多數還有一定品質
以上就是時代的變化,會造成大學國中化的人,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父母,因為這是他們為兒女爭取來的
現代的年輕人出生於民國70.80年代,而當時上街頭爭取的其中一群人,就是要求大學提高錄取,最好人人上大學
當然他們的小孩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也如願人人上大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到你的問題
我一直有一個偏見:大學老師"大多數"都是業界逃走的失敗者。
老師這個行業只是教書的,書本以外不會是正常的
不要說是業界逃走的失敗者,可能進入都有問題
(今天他如果行就不會是教書的,老話一句:有狀元學生,沒狀元老師--台語)
個人對其稱呼一慣以來是
為人師婊,誤人子弟(可以看看我在本論壇的發言記錄)
好的老師少,爛的很多
但大學是自主學習,各科類的基礎都在必修裡,有心的學生就會去瞭解(這點不是單指現在的年輕人,以前的大學生也是如此)
台灣教育確實需要重新再檢討,
外國的頂尖技術不只在企業中發表,大多數都在大學。
台灣教育要不要再檢討的問題,個人懶得講,講20~30年了(管一長長啦--台語)
技術成熟的產業,各國都是業界領先學術10~20年的,沒有例外
Q:意思就是技術還沒成熟的,是學術領先產業10~20囉???
正確~
像是現在歐美,台灣都想發展的綠能環保,生物科技業就是
光氫的產生如何
更經濟化就有很多方向可走
而這一波的能源科技,將產生能源革命,將有20~30年的產業發展和人類生活改變
(想想19世紀的蒸氣動力產生的工業革命,20世紀的電子資訊產生的網路革命)
而廠商也常常贊助資源和大學合作,可台灣呢?
台灣大學根本比不上企業,完全沒資格談合作。
這現象不奇怪?
台灣也有一堆產官學合作阿,但大多是騙國科會經費的多
很多台灣企業捐贈給學校和慈善公益的錢,根本是應該繳的稅金(很多人會跳出來罵廢話的

)
也沒有那種眼前為之一亮的新產業,科技業快走向傳統產業。
科技業根本就是和傳統產業一樣是製造業
現場被稱為傳統產業的基礎工業,在以前被稱為最新科技
而你所謂的科技業,講白了就是
3C家電製造業
(做電腦電視電冰箱,一樣是做工的啦--用台語唸很順哦

)
台灣極度需要寬鬆的青年創業貸款,先不論還不還得出來,
台灣有阿,從蔣經國時期就有阿,一樣欠錢要還,和助學貸款一樣低息,申請資格寬鬆
現在小朋友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想要免錢的
http://www.nyc.gov.tw/chinese/all_i...=17&ID=227&Type
(別拿口號喊喊的LED和綠色產業來講,看看企業哪個動了?)
抱歉喔~
當初發展鋼鐵石化,和電子金融時,類似這樣的聲音沒停過
站在現在看過去,
當初一條中山高,鐵路電氣化,......被報紙批的如何???
中鋼,竹科計劃時,罵聲嫌棄是沒停過的
而綠能環保,生物科技
正是因為產業發展沒成熟,才有無限可能及年輕人飛黃騰達的機會
發展成熟的產業像電子,金融保險,傳統產業,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年輕人現在進來,可能排到死都沒位子喔
而現在能在電子,金融保險,傳統產業,卡到位子的老人,都是當初產業發展未明就進來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