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恕我跟您抬槓一下:
有關「快取是不是越大越好」,大概去年就有人以C2D為對象做過「軟體實測」了,結果也證明確實越大越好,怎麼會「偏頗」?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邊際效用的問題,但上述測試已證明C2D以雙核共享6M快取並沒有大而無當的問題。而 Sandy Bridge 以四核共享8M,平均每核心分配到的快取容量反而變小了,當然更不會有大而無當的問題。
DeepVoice 的「解釋」我會再看看,但若拿不出實測證據來支持他上面的結論,終究也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畢竟全世界最懂 Core微架構 的只有Intel自己,Intel這樣設計必然是經過無數次計算跟驗證的結果,其架構、效能、成本等各方面的考量又豈是教科書的理論就能隨便加以含括的...相信您能理解我的意思。
|
大爺,筆戰不是這樣"自我感覺良好" + "搬出神主牌" 就可以砲個不停的。
最早之前講的是AMD跟INTEL,現在又扯CORE的快取大小,選手都不同了,
當裁判的都沒發現?趕快把偷換的選手驅逐出場吧...
快取也不是東扯西扯之後來一句 "大 = 快" 就沒事了,快取共享牽扯的存取問題更多
(結構、演算法)。D網友的那段"解釋"差不多是每本課本都有的程度,我想這小小的
"解釋"有這麼多大師來背書,應該很有公信力了吧?看不懂原文書的話沒關係,
有名的版本都有中譯版。內容圖文並茂,以您聰穎的天資來看這應該不是啥大問題,
還請撥空閱覽一番再來討論,相信可以激盪出更多美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