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小壞蛋
說真的,cache不是越大越快就是好,重要的是命中率,不然越大越快但是一直miss也沒用
(雖然我相信intel的cache命中率很高,但是只用cache就決定cpu的好壞會不會太偏頗一點?)
DeepVoice兄解釋cache算是解釋的很平易近人了,下的注解也很中肯
東西設計出來不能只看表面的spec spec開的再高performance不行也沒用
不然為什麼要用軟體實測?整天開spec畫虎爛就好啦
|
恕我跟您抬槓一下:
有關「快取是不是越大越好」,大概去年就有人以C2D為對象做過「軟體實測」了,結果也證明確實越大越好,怎麼會「偏頗」?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邊際效用的問題,但上述測試已證明C2D以雙核共享6M快取並沒有大而無當的問題。而 Sandy Bridge 以四核共享8M,平均每核心分配到的快取容量反而變小了,當然更不會有大而無當的問題。
DeepVoice 的「解釋」我會再看看,但若拿不出實測證據來支持他上面的結論,終究也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畢竟全世界最懂 Core微架構 的只有Intel自己,Intel這樣設計必然是經過無數次計算跟驗證的結果,其架構、效能、成本等各方面的考量又豈是教科書的理論就能隨便加以含括的...相信您能理解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