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ora
重點是Dell能夠取得嗎?
如果是第一次,也許吧
但十天不到兩次
而且最大的受益者是Dell
特別是第二次,出包的剛好是一台比國外貴兩萬的NB
給的賠償也剛好事兩萬
且不少人在事發後沒多久就聯絡上Dell,但拖了10小時才停止
這似乎又牽涉到不作為犯的問題
因為是我們要告對方
被告可以在法庭編出一個很完美的故事,而我們又沒有實質的證據、證人的話
其實勝算不大
不過這很難講,最主要還是看律師的策略
|
放心,我們不打算將行為的部分視為爭點
純走事證及物證路線,DELL的行為只是凸顯他的免責聲明不利於消費者
基本上這塊對訴訟的影響不大,我們也無意就這個部分訴諸道德訴求
現有的事證及物證就對DELL方相當不利
不便再此透露太多,但是還請認為DELL方占優勢的網友
能夠多注意DELL的"免責聲明內容"及"結帳流程中約款的部分"
這是台灣戴爾最大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