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我的理論是這樣
其實會這麼想的人,多半是因為當你開始聽國語歌曲的時候
開始多愁善感的青少年時期
這個時期你還不能夠完全體會一些人生經歷(比如說愛情)
頂多就是模模糊糊了解這些歌曲裡所要表達的感情或是意境
所以一聽到一首好聽的歌
歌詞又剛好打動你的心靈
你就很容易的可以融入這首歌所帶來的意境
也就是說,青少年時期因為我們對人事物的感受,相當的深刻
那時候的音樂,很容易的可以刻進你的腦海裡
但是隨著年歲增長
你經歷的事情多了,再聽當下的流行歌曲
也許相對這些青少年來說,你會覺得其實歌詞的意境你早經歷過,沒有甚麼
或者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讓你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體會歌曲
也就是不容易被歌曲所打動,自然也沒有心情繼續體會當下的流行歌曲
於是現在的流行音樂,你會覺得很難有甚麼印象,更別說被它感動(當然不是每首曲子都是這樣)
而當你回去聽到以前喜歡聽的歌
因為這些歌,可以幫助你回憶起年少時光的記憶
或者幫你回想起那時候的所遇到的事情,看到的風景或者遇到的人
往事歷歷之下,你當然會覺得以前的歌似乎好像是比較好聽
現在的歌沒有相對的記憶,你自然會覺得沒有感覺
所以我覺得沒有所謂以前的歌比較好聽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所謂的好歌
但也只有屬於那個年代的人,才會覺得那時候的歌曲好聽
其實我個人是覺得,光音樂本身不能全然感動人
當下那個人遇到的人事物,剛好再加上這首音樂,人和音樂產生共鳴(不是keroro那種共鳴啊)
下次這個人又聽到這首音樂,他因為這首音樂,回想起那時候的記憶
才產生一種類似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