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RG-pro
網路上對於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很多,就以個人隨手引用的兩則為例,其中,把大學依任務分類,並放寬學費政策,提供多種選擇方案,以及評鑑透明化的主張,就個人認為有其道理。
把大學依任務分類,就不會落入同時追求卓越與職前訓練的目標衝突。(前面吵過了)
放寬學費訂價政策,適當反應教育成本與個人利益,也就避免義務大學的迷思。(個人與社會利益,成本誰付,前面也吵過了)
提供多種選擇方案,如政府以公費保護扶植某些科系,允許私人企業贊助相關科系,加上助學貸款,讓合格的中學畢業生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入學機會的分配方式,合格學生的判定,也吵過了)
民國84年的文章,就提出了
<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給量及經費的投資,隨之而來的就必需思考其來源問題,以目前國內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學階段)公立學校所佔比重甚高,政府負擔相對也重,而公立學校在現行制度及資源分配下,極不利於私立學校的發展,也影響高等教育市場機能的運作,故未來擴大高等教育的市場及經費,必需依賴民間資源的投入,以及提高受益者合理負擔(學費)>
的論點,符合現在政府教育經費緊縮,還需借助私人興學,才能提供足夠的入學機會的情況。
藉著評鑑,使辦學品質就如商品標示資訊般透明,方可淘汰劣質學校,避免學生受騙。
個人是看完兩篇全文後,就覺得思路清楚許多。
作者為中央大學校長,政大財研所教授&前財政部長,個人認為並非一般網路文章。
除此之外,網路上也有教師擔心企業介入學校,會使大學喪失自主性,淪為職訓所等觀點。
任何人都可以有意見,但意見有無價值,自有公論。
|
你說有吵過了, 我認為是討論
你講的前三點都很好, 台灣也需要朝那個方向而努力我同意
但是如果說台灣目前的教育在 1, 你所提出的會是較進步的 2, 更進步下去就是歐洲先進國家的 3.
而我一直最反對目前的考試制度你所轉貼的文章倒是沒有直接的討論
所以當你貼出來沒有提出看法我覺得有點奇怪. 如今你提出你的看法
我大概能知道你比較害怕經費及大學訓練素質相關的問題
如果你比較害怕這兩個問題, 那還是有折衷的辦法, 不需要一定要往回走
引用:
|
作者TRG-pro
就免費大學這一點,有舉出任何適合移植到台灣的實例嗎?
一口認定凡大學教育,必帶來社會利益,故應免費上學以提升國力的主張,是否合乎邏輯?
|
就於目前的台灣不適合, 這我講過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用邏輯來看, 應該要朝這個目標, 因為投資的報酬是很大的
我覺得你好像以為我在說得就是現在馬上就要改成義務大學
不是這樣, 而是往那個方向進步, 一步一步來 1 2 3
引用:
|
作者Ming!!
現在大學每間的硬體資源 師資及所受政府補助的程度都差異過大
連同所大學內各系之間的資源多寡也不同
文理醫商工各是截然不同的領域
大學要變成義務教育實有困難
即使變成義務教育
很多人還是會想辦法轉到好的學校的學區
另者如果大家都想當醫生
台灣似乎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源與環境讓那麼多的醫學生上大體課
進到醫院實習然後再篩掉不合適的學生
|
我一直都說要朝那個方向一步一步改, 不是現在就要變成那樣
教育這種東西急不來, 如果進步到一定的地步, 義務大學將會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就這點來說,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