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窄門修成寬門了。專科學校改制大學,一縣一大學,加上少子化,終於達成錄取名額超出報考人數的現象。
然而,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並未隨之增加,也就是強迫大家都要去唸一下,對沒有定性的學生來說,反而浪費時間學費。
就算畢業生能力都很好(不大可能),就業市場胃納就這麼大,除非創業或外銷。
1.我不認為大學應對全民免費。政府可重點獎助或開設某些科系,培養他認為國家急需的人才,剩下的就交給市場機制運作。
2.大學是專才教育,且是對個人的投資,直接受益的是個人。
3.義務教育年限往上提升,財政考量不可忽略。當年為了開辦9年國教,政府還新設<教育捐>來籌措財源。義務大學會比義務高中便宜嗎?
4.面對義務教育品質低落,要如何把關?
很不幸,考試已被你批得一文不值,考試考不好不代表學生能力不佳。
踢開考試,有其他公平有效的評量方式嗎?
改成交報告,上台報告?很好啊,不擅寫報告或口齒不靈活的人該死?
再想想。
5.社會貢獻怎麼比較?自己說了算?比收入?比繳稅多?
6.改正社會觀念靠教育?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情況,給家長學生的教訓,不就更直接有效?
至於話說的太滿,要把對美國的預言修正轉移到歐洲,請慢慢轉吧。我的時間也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