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RG-pro
你知道綠豆不能拿來煮咖啡,也承認自己比較好運,那不就得了。
個人個******差異,不亞於咖啡豆和綠豆,而你卻要求大家有有同等的機會,去達成某種目標,不是很好玩嗎?
你可以把煮出心目中的好咖啡設為目標,依照經驗,設定某些原則來篩選原豆,調整製程,維持成品品質。
為何大學就不能依照經驗,設定某些原則來篩選她們認為適合讀大學的的學生?
因為光看豆子年分產地不一定準,所以乾脆不分產地,一律採用,好笑嗎?
咖啡豆跑進八寶粥產線,跟綠豆混進烘培機當咖啡,說不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成品,但你卻不會去做,為什麼?
這就是你要的機會。
|
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這個人是咖啡還是綠豆? 綠豆咖啡一看就知道因為他們是"物"
人可不一樣, 每個人的性格, 興趣向都不同
你透過考試就能知道嗎? 我不認為
我本來我是覺得你這種綠豆咖啡比喻很荒謬所以建議你去看一下 vivien thomas 的故事
很明顯的你根本沒有去了解, 也蠻驚訝我自己還有耐性跟你解釋這點..
如果你還對這篇討論重視, 我強烈建議你看一下他的故事
一個熱愛自己工作, 卻出生不如人, 透過過時的"正常管道"根本是要他自殺
也因為較為開放的教授讓他有了一點機會,成為了史上留名的開刀醫師
引用:
|
作者TRG-pro
不不不,是這個社會的運作分工方式和人的天性比例不匹配,才會造成工作與興趣無法配合的現象。農業社會,工商社會,資訊時代,都不相同。
舉例來說,只有有興趣務農的才從事農作,有興趣裝配機件的才當作業員,你以為不會出大亂子嗎?
光靠指責教育考試制度能解決嗎?
透過現有的規則,擊敗其他競爭者,才擁有現在的工作,這是靠你的努力,而非幸運。
|
我的確是透過目前的規則擊敗其他競爭者, 我不否認, 但是我也相對幸運
我不完全是經過台灣的教育體系訓練
我也老實跟你說我在台灣的時候老師是放棄我的
跟我說我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整天上課不學習只畫圖有問題
如果一直照台灣當時的教育體系, 我現在八成是當黑手或是混日子
不是說我說黑手或混日子就比較差, 卻不是我的興趣
可能自身有深刻體會, 一想到如果我當時留在台灣現在會怎樣我就流一身冷汗
這就是台灣的教育
引用:
|
作者TRG-pro
修正調整入學名額分配方式,多種入學管道,理論上有助適才適所,不過關說,造假成績,也使人對其公正性產生懷疑,有多<元>入學之譏。
開放系所間的流動,轉系,理論上能使興趣與學業匹配,實際上迫於就業市場走勢,能完全按興趣選系的,有限。
如果以就業市場來反應來評鑑系所,分配經費,某些無直接市場的系所勢必萎縮,這樣合理嗎?
我不知道。
|
這個問題只會存在於快速改變教育體制, 如果一步一步來
並不會造成天下大亂, 因為如果正確的教育文化形成
一窩蜂擠入一門科系的情況絕對會減輕許多
想想看目前的"熱門科系"是如何產生, 媒體****
結果一大批人擠破頭去考熱門科系, 造成相關人才過多, 其他過少
人太多多出來跑去做其他的行業, 造成不專業的現象頻頻
過少的那些相關專業人才因為多數的不專業人才, 無法完全發揮自己的專業
這對國家長期發展是不好的, 非常不好
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 前面說了是媒體, 但是不要忘了媒體也是目前的教育體制出來的
很明顯的出了問題卻寧頑不靈硬要說以前的制度好, 往回走
這不就是從小被教的故步自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