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再分享一個紅茶的妙用,以前我都一直認為老茶才可以拿來煮魯味,因為和中藥的味道較接近,煮出來的茶湯又去油,可是前幾天端午節,看到美食台介紹各地的粽子,其中有一種是南投魚池鄉的紅茶粽,是用當地產的紅茶水去煮粽子(估計下南部粽的做法,北部是用蒸的不同),煮去油膩的成份後再用紅茶水蒸,結果吃過的人都對這充滿紅茶香的粽子讚不絕口(電視報導的說法),估且不論是電視****效果還是啥,茶本來就有去油解膩的功能,其實仿間很多魯味標榜不油不膩,吃起來會QQ,都是在魯包的材料中加了茶下去,很容易就能把油脂分解掉,而產生這種效果,有興趣的話大家有空煮魯味都可以來試試,說不定下一次開發出新配方變成連鎖店主的就是您喔!

至於紅茶我不大喜歡用國外進口的,雖然世界知名的紅茶產地是印度或斯里蘭卡等地,可是那個茶的底和台灣的有差,有學過煮紅茶的就知,用茶包(如立頓)煮紅茶一定要在固定時間就撈起,否則會澀,但我自己手上的台灣紅茶就沒這缺點,個人認為是比較適合拿來煮魯味的,否則那澀味跑到魯汁裡的話,我也不知怎救..... ,想試台灣紅茶配魯味的再通知我吧!

至於前面提到茶葉完整度的部份,其實採工要看你工錢怎麼跟他算,比賽茶的採工都要加倍的工資,請他們一定要照比賽的標準來採,一般茶的話看是要算天(或時薪)的還是算重量的,假設是以採下來的茶菁重量為計算薪資的單位,那我保證這採工就算一心五葉他都有辦法採出來給你,枝含愈多就愈重他一天的薪水就愈高不是嗎? 所以說真的現在作工愈漂亮的又不是比賽茶的話,大家就要仔細想想這茶是不是做船過來的了,這是實務上的經驗供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屏持著一個觀念,茶是買來喝的,口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廣告或茶書裡寫的什麼一心二葉那些茶的形狀,因為以現時的環境和農業栽種技術的提升,那早就過時了,再照那些方法去挑幾乎都是不準的,這些我想喝得夠久的人應該體會得到吧!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舊 2009-06-02, 01:05 PM #3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