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抱歉,白色巨塔買了dvd卻隔了三四年之後,才真正的把它看完
看完之後又欲罷不能的去網路找網友的討論文章
本來把幾年文的舊文再挖上來這種行為不太妥當
但看了這段很真忍不住有感而發
引用:
|
作者goodpig
如果醫生對自己的醫術自戀自信到如此,那他真的沒有當醫生的資格
醫生面對的可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算你技術實力再強
也不能夠如此地獨斷自信,仙人打鼓也是會打錯的阿
回到第一集,財前完成大阪知事的手術後
財前在媒體前保證短時間一定會完全恢復
這就暴露了財前對於自己醫術的太過自信以及潛在的危險
東教授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對財前的評價也開始越來越差
很多人都只看到東忌妒財前的技術,但是如果想的更深一點
會發覺還有其他的理由讓東教授這麼不爽讓財前接教授位子
|
其實你這一段見解很對,可是卻變成單純的把財前當成壞人的立場
這部戲成功之處,就是在於善惡沒有真正的二元化
財前有惡的部份,但他也有善的部份,這點不容置疑
里見雖然大家都認同他有醫德,但從另一個的角度去看,他做的事未必一定是有利於社會
因為就結果論來說,
財前的價值觀如果成功執行,他可能犧牲一條人命換來幾千條人命
里見的價值觀如果成功執行,他可能為了他自已的正義感而害幾千條生命失去被救的機會
雖然這樣說很冷酷,但是卻是事實,這從劇中最前面
因為不治之症被請出醫院的藥廠業務員那段就可以清楚看的到編劇想說的訴求
也許有人會說,為了救幾千人命而犧牲一條人命,
那如果你是那要被犧牲的那個命,你能接受嗎?
但反過來說,如果我是那救不到的幾千人命之一,我能接受嗎?
像這種沒有絕對二元化答案的問題
這在搶救雷恩大兵的電影中也有類似劇情主題的探討
最後,我轉貼一篇網友的感想當成結束
以下是轉貼內文(轉貼沒有注明來源,是我的錯誤,請見諒)
-------------------------------------------------
有很多狀況是由得選擇的,治療一個病的過程,對一個醫師來說是許多選擇的加總。佐佐木庸平的例子,
很可惜,是那種選擇很少的狀況。而且就算選擇了不同的治療方針,也挽回不了生命將在一兩年內完結的事實。
站在這個立場,我十分的同情財前,對於重病的病人來說,
動手術的時機很重要,有的時候真的如他所說,遲了兩天就會無法動手術。
假設一個情形,如果財前真的讓病人接受氣管鏡的鏡檢,在這個過程當中,腫瘤破裂,發生了佐佐木休克腦部缺氧的狀況,
日後證明這個氣管鏡並沒有找到遠處轉移的證據,只是爲了更加小心求證而作的檢查,讓他不但沒有手術的機會,
連醒過來叫一聲庸一的機會都永遠失去,而變成植物人。
財前和里見雙手一攤:為了更徹底的檢查..........
這個氣管鏡的選項,就是所謂的防衛性醫療,醫師不願意背負替病人選擇的重擔,而喪失可以救命的時機。
你希望相信財前,還是里見,都沒有關係,這本來就是醫師選擇和病家選擇的兩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