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 Member
|
李教授講的大家都知道, 不過老闆們還是有實際考量, 包含對股東的責任, 以及員工的社會責任. 一個事業成了則可以造福一些人, 一個事業敗了則會害慘一些人(包含老闆以及家人可能要終生跑路). 我們在很多成功的行業裡面仍然被國外掐到關鍵技術, 舉例 PC裡面, CPU, 硬碟, DRAM顆粒, GPU, 等很多關鍵技術並不是我們的. 有沒有搶過? 有, 可是失敗了
同樣是花了很大的代價投資:
成功的, 關鍵技術有時候還握在人家手裡
不算成功的, 最後做了一堆苦工又不賺錢
失敗的行業, 則是投資全軍覆沒, 一堆員工要轉換跑道, 老闆可能要坐牢或跑路
如果是那麼容易就好了﹗
台灣公司一般太小, 我不同意李說台灣公司小不是問題
我同意他說政府要注意這些問題, 而且要有實際作為
-----------------------
台灣產業幾個成敗例子 (不含特許行業)
成功 (包含供應鏈相關廠商)
晶圓代工 (TSMC/UMC搞了超過20年, 有賺取合理利潤)
IC設計 (MTK/Himax/等, 搞了超過10年, 賺的賺很多, 每年也倒很多)
輕機械 (搞很久/有賺取合理利潤)
機車 (搞很久/有賺取合理利潤)
PC
Notebook
精緻農業
宗教/心靈產業
不算成功 (搞長期沒有什麼賺)
光碟片 (中環/萊德/等等, 搞了超過10年, 沒有賺取合理利潤)
DRAM (力晶/南亞/等, 搞了超過10年, 沒有賺取合理利潤)
LCD面板 (AUO/CMO/等, 搞了超過10年, 沒有賺取合理利潤)
紡織
IT服務/數位內容
失敗 (長期沒有競爭力的)
重工業
國防
本土汽車
土木工程 (接不到國外的大案子)
西藥
旅遊 (台灣旅遊品質跟國外比落後)
保險 (出不了國門)
金融 (出不了國門)
待觀察 (定成敗還太早)
生技
化妝品
醫療耗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