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台大校方"百大計畫" V.S 學生反動"百大維新"
是校方太鄉愿?還是學生在逃避?
學生提出六大議題:
運動場地.社團活動.校園安全.綠色環境.通識教育.社會責任
怎麼沒有網路光纖?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即時報導】
2009.04.29 02:13 am
一百多位台大學生今天抬著自製的神轎,在電子花車和鑼鼓陣的助陣下,繞行台大校園,諷刺學校只把「百大」當神主牌,迷信評鑑,只看重形式,卻不管實質。
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回應,學生關心校務是好事,如果提出的建議值得參考,學校都會改善,學校永遠都有改進的空間。
但他強調,學生擔心校方沒有顧到好大學的本質,卻不是如此,因為這些部分台大都努力在做,進百大評鑑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一小部分,學校對學生品性、創造力、社會責任、教學環境等都很關注。
~~~~~
相關轉貼:
自李嗣涔校長上任以來,「追求台大進入世界排名100名」一直是校方的主要目標。 但自2008年11月,台大八十週年校慶前後,除了畢業校友楊照於報上撰文【台大,最大,獨大】對台大提出了批判,更有學生及社團針對校方「八十台大,前進百大」的政策進行抗議及嘲諷。
台大學生會福利部長阮俊達表示:接下來會由學生針對台灣大學內六大領域:體育場地、社團活動、校園安全、環保及永續發展、通識課程和社會責任抽樣讓學生作評鑑,以學生的角度審度學校進入百大前應有的實際條件。而接下來從五月四日開始將在校園內接力演出行動劇,以明確地將學生們的心聲表達給校方。
百大維新宣言
自從教育部的「頂尖大學計畫」以來,台灣大學便以「進入百大」作為目標。在校長的每次致詞、在校門口的倒數計時器、在舊體兩側的布條,「百大」如同夢魔般迴盪在行政人員的腦袋。每次的「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泰晤士報」的評鑑報告公佈時,就好像小學生等著發期末考考試般,擔心考不好會沒辦法跟父母(教育部?)交代。
但台大真的想進入百大嗎?翻開台大頂尖大學報告書,裡面洋洋灑灑寫著各種目標與方案。一個個仔細檢驗,卻又發現裡面矛盾重重:劃定了校園永久綠地,卻又不斷打破規則蓋大樓;要落實社會責任,但是服務課程卻還是在掃校園;說看重體育活動,但排球場的練習牆拆除了;說要建制校園安全系統,卻又放任駐警隊人數降低。
這或許並不是口是心非的問題,而是缺乏核心價值的問題。校方提出來了很多口號,提出了很多的提案。但這些口號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價值,因此他們又輕易地被再推翻、再被重寫。缺乏核心價值的「前進百大」,就只會變成盲目的「符合標準」。校方提出了「挖角他校優秀學者」、「給予獎金鼓勵發表」、「提高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等。數字就算進步了,實質內容有任何改變嗎?更慘的是,我們可能因為這些政策付出代價:鼓勵SSCI的發表造成本土問題的拋棄、男十三舍舍胞失去了住宿的地點。
我們空拿著百大假裝做為我們的方向。但我們誰都知道那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我們內心都明白形式主義的追求指標是無意義的,但是我們也講不出什麼才是真正該追求的。但被虛假的百大幽靈纏繞的行政高層們,卻因此喪失了面對真實問題的勇氣。面對校園內實實在在的各種議題:學生對於體育場地的抱怨、通識教育過於零散、服務課程淪為清掃校園,校方都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因為,這並沒有列入評鑑項目!
我們憂心的,是沒有方向的校園,已經根本喪失了反省的能力,反省我們這座校園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自己最清楚。唯有反省與自我要求,而不是虛幻的名次高低,才能帶給這座校園成長。百大維新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股反省力量!我們提出跟學生切身相關的六大議題:運動場地、社團活動、校園安全、綠色環境、通識教育、社會責任。我們自己來對台大做評鑑,看這些項目上台大有什麼問題、得幾分。我們也不形式主義,將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要求校方做出改善。
這是第一次學生自辦評鑑。透過這場評鑑,提出我們學生的觀點。批判形式主義的百大幻夢、反省這座校園的問題、提出可能的前進方向。學生意見不是唯一,但是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