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 Member
|
政府為救失業率花120多億元,提供畢業生3萬5000名企業實習機會,企業可向政府申請補助,不過立委陳亭妃今天質疑許多知名企業先惡意資遣員工再到教育部網站上登錄申請員額,教育部根本沒審核把關,勞委會就博會提出的8萬個工作機會等於是騙人的。另有保險公司申請325個業務員,政府每人補助2萬6000元,但業務員底薪可能根本不到這個金額,又是一項大漏洞。
教育部目前在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中,共有16項方案,其中方案一就是由政府撥款121.3億元,提供大專(含)以上的畢業生到企業及基金會職場實習,名額共3萬5100人。教育部常務次長林聰明說,要以簽署愛心企業宣言的企業及學校現有實習計畫或產學合作計畫配合的企業為優先。不過,此方案明文規定在企業申請員額前3個月,實習機構有非因原聘員工的過失而解聘或資遣員工的情形,或減少大專校院在學學生實習計畫者,經審查,將視實際情形酌減或不予提供實習員名額。
立委陳亭妃說,現實狀況根本和政府說的不一樣,她從教育部「培養優質人力促進就業網」調查,許多知名企業如日月光、台灣康寧、廣達電腦、匯豐銀行和燦坤3C等,都陸續裁員,卻依舊到此網站向政府申請實習人員補助。
陳亭妃舉例,日月光在去年12月30日裁員15%,約3000人,但申請296名實習員額,1年薪資費用要政府補助9235萬2000元;台灣康寧顯示玻璃今年3月3日前已裁過一波契約工,這次第二波裁員又精簡4%人力約100人,也再申請47名實習員;去年11月22日,營收最多的3C通路商燦坤3C宣布要裁員600人,申請335名實習聘用,也要花政府1億452萬元。
她說這些都是些惡意裁員的企業,先要求員工離職,後來再申請政府補助,教育部根本查核不彰,對於這些惡意企業沒有防範機制,等到企業進用實習生,政府發現後要停止補助時,此批大學生又再度面臨失業,加上原本離職的員工,陳亭妃批這是「雙輸」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