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orja
Major Member
 
Jorj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179
我是覺得目前還沒必要,不是不可行,只是先把現有的慣用語言 (國台語) 教育好比較重要。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也不見得能夠讓國人的英語能力提升、或是讓英語在台灣跟國語一樣普遍,看看加拿大的第二語言法語就知道了,中學明明就有教法語,但是除了魁北克省之外,其他地區能夠開口說法語的加拿大人根本不多。

再來,很多人批評的新加坡英語,其實很難簡單去下結論它是成功或失敗,因為語言就是這麼怪,常常在演變,演變到後來已經很難去論它正統或不正統了,只要它在一個地區能夠扮演好溝通工具的角色,它就有存在的必要。口音就不要說了,這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發音還比口音重要),文法算是嚴重,的確有糾正的必要,但是把馬來語和中文以及英語混在一個句子裡一起講,也就是所謂的語碼切換/語言混合 (code-switching) 本來就是多語環境下正常的現象,日子一久就會變成當地特有的語言了,就像菲律賓的他加祿語 (Tagalog) 就是一例。

他加祿語受多種語言影響,包括中文普通話、福建話、英語、西班牙語、梵文、馬來文、等等,還有好多。我跟菲律賓同學曾經就這個話題聊了很多 (其實都是我向他請教,因為我對菲律賓不熟悉),他本身講英語是沒有口音的,跟我印象中的菲律賓人完全不同 (我別的菲律賓同學講英語是口音比我重好幾倍,發音和咬字也不好),雖然他也是在菲律賓讀到高中才出國,但英語程度好得不得了。他說在菲律賓語碼切換的情形非常普遍,難怪有時候我在街上聽到菲律賓人交談會聽得懂幾個單字,可是他覺得以他加祿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利也有弊,缺點當然就是當菲律賓人要開口講英語而非他加祿語時,講出來的英語搞不好英語系國家的人根本聽不懂或很難聽懂,他覺得這對學習英語來說反而是一種障礙,這是他當英語家教的感想。

我想這跟日語的外來語的情況有點像,當有些英文單字對我來說不熟悉時,我的日本同學卻能用得很自然,因為她在日本就已經有在用這個單字,只不過是當成一種外來語,所以是用日本外來語的發音,發音上比較吃虧,但是詞義上卻比我熟悉。當然日本人和菲律賓人可以選擇何時把外來語的使用量減到最低,可是如果對自己原本的語言不夠純熟,就會逼不得已要用外來語或外語來替代,就像一些 ABC 一樣,如果外語能力也不好,豈不是變成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通? (這到底是好是壞又很難說了,可能要看程度上的不同吧)

也許再過十幾年,「在乎」這個詞會被人遺忘,從此台灣人只會講「我根本不 care」而不會說「我根本不在乎」了?
__________________
- Do you swear?
- Every god-damn single day.
舊 2009-04-27, 01:01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rj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