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宰維基
張雨生在1997年10月16日發表個人創作專輯《口是心非》。因為這張專輯是張雨生在製作張惠妹專輯之後首次出版自己的唱片,頗受各方矚目。1997年10月19日,甫發新專輯的張雨生由於當天沒有通告,於是在晚上7時到了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的果陀劇場,了解果陀劇場即將加演的劇碼《吻我吧!娜娜》換角演出的情形,作為修改配樂的參考。看戲看到晚上10時半,張雨生多留了半個多小時才離去,還送果陀劇場演員陳幼芳返家。但張雨生在1997年10月20日凌晨2時50分許,獨自駕駛該年7月才剛交車的SAAB-900黑色敞篷車,於返家途中在台北縣淡水鎮淡金路(俗稱登輝大道)路口的「紅樹林保齡球館」前發生嚴重車禍。由於車速過快,跑車衝上路中央的分隔島,分隔島上的路樹全部應聲倒地。車子並在撞斷路燈後,失控衝向對面車道翻覆。車禍當時,登輝大道上那支水銀燈及其基座被SAAB敞篷車連根拔起,車輛翻覆。警方研判擋風玻璃上的鋼樑撞擊張雨生頭部,是他重傷垂危的致命關鍵。淡水竹圍消防小隊與派出所於事發後出動救難人員將張雨生救出車外,於凌晨3時5分經救護車送抵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急救。
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蔣明富指出,張雨生出車禍被送到該院之際,已呈到院前死亡(DOA)現象,經醫護人員緊急施以心肺復甦術(CPR)及心臟電擊後,才恢復呼吸與心跳。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後,張雨生情況回穩,於凌晨5時50分送入一般外科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裡的張雨生,迄中午仍要靠呼吸器維持生命,昏迷指數只有三分,病況隨時可能惡化。由於張雨生頭部和胸部受到了致命撞擊,腦部和腹部嚴重挫傷,已經瀕臨腦死狀態,生命垂危。
張雨生的車禍原因眾說紛紜,也曾有媒體猜測是張雨生酒後駕車。但是主治醫師看到報導後,曾向媒體澄清,根據入院後的酒測,張雨生當時並沒有喝酒。根據記錄,張雨生當時亦有綁安全帶。張雨生在車禍發生後一直陷入昏迷,昏迷指數一直低盪在三至四分之間;院方一直以藥物與儀器維持張雨生的生命跡象,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病情時好時壞,雖然曾一度好轉,但最後仍然不幸撒手人寰。經過24天與死神的纏鬥後,1997年11月12日晚上11時48分,張雨生因併發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病逝於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得年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