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
上接172樓
先寫個年表, 這樣時間關係會比較清楚.
1894-1895 甲午戰爭
1900-1901 義和團事件
1904-1905 日俄戰爭
1911 辛亥革命
1912 中國民國成立, 袁世凱自擔任臨時大總統後, 掌握中國政權
1914 第一次事件大戰爆發
1915 日本提出二十一要求, 袁世凱稱帝
1916 袁世凱取消帝制, 後病死
1917 俄國發生革命
1918 第一次事件大戰結束
1922 蘇聯成立
1924 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5 國民政府成立
1926 國民政府北伐
1927 國共分裂
1928 國民政府北伐結束
1930 中原大戰 , 國民政府勦共戰
1931 九一八事變爆發
1932 日本扶植滿州國
1933 日本退出國際聯盟.關東軍先後進行熱河作戰與長城作戰與關內作戰 , 後來中日締結塘沽停戰協定
1934 中共在勦共戰中失利, 但突破包圍, 開始了所謂的長征.
1935 日本進行華北分離工作, 國民黨部與中央軍被迫退出河北, 中共發表八一宣言主張全國團結一致抗日, 日本後來又扶植成立冀東自治政府. 一二九反日運動展開.
1936 綏遠事變, 西安事變
1937 盧溝橋事變, 上海保衛戰, 第二次國共合作, 南京大屠殺
1933年5月成立的中日塘沽停戰協定,
它的內容其實是在日本高壓強求中國, 不得更動日本準備的草案的任何一字的情況下簽訂的.
日方在協定內所留下的伏筆, 為日軍在華北所進行的種種活動, 預舖下了道路.
當時, 國民政府在老蔣與汪精衛共同合作下, 採取了忍讓的政策.
汪精衛想辦法和日本修好關係, 爭取國家建設時間, 而老蔣則致力於消滅共產黨, 謀求國家統一,
雙方都成功地得到了些成績.
老共在第五次勦共戰中, 被採取徳國軍事顧問團戰術建議的國民政府軍打的節節失利,不得以決定展開了所謂的長征.
至於汪精衛則和日本打好關係 , 還在1935年與日本互相派駐了大使.
但是, 就在雙方互相派駐大使之後,
日軍藉口兩位親日報紙的負責人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戰後有日軍軍官承認其實是日本人自己下的手)強令國民黨與中央軍退出河北.
之後, 又開始利用漢奸與地痞流氓推行所謂的華北自治, 要在華北弄出一個脫離國民政府控制的所謂自治政權.
而其結果, 就是弄出了一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並且把之前包庇的滿州國與華北間的走私活動弄得更明目張膽地檯面化,
給國民政府的稅收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
在此期間, 長征中的老共發表八一宣言, 要全國團結抗日, 頗受輿論支持.
事實上, 日本的華北分離工非常嚴重地刺激了中國方面的感情.
原本就對國府簽訂塘沽停戰協定深感不滿的輿論, 再次強硬起來.
在一次激進派暗殺老蔣的行動中, 汪精衛因為老蔣不在, 所以變成了下手目標.
雖然沒死, 但汪的遇刺與辭職也代表著對日本協調路線的沒落.
而國民政府的態度也開始逐漸轉趨強硬.
1936年6月, 日本一次擴充華北駐屯軍(就是所謂的天津軍)人數三倍至近六千人, 引起了中國各方的不滿與猜測.
同年後半, 中國發生了幾件反日恐怖事件, 數位日人遭到了殺害,
日本遂趁著此一時機, 要求調整中日關係.
由於雙方在彼此條件上始終談不攏, 因此談判未有進展.
期間日軍策動了他們所扶植的蒙古徳王進攻綏遠. 結果遭到傅作義軍徹底擊敗.
這個事件被中國媒體大肆報導, 一部分的媒體更渲染成國軍擊滅關東軍, 讓中國的抗日情緒深受鼓舞.
在綏遠事件發生後不久, 老蔣因為張學良先前已經逕行停止勦共, 所以親赴西安激勵,
結果反被主張全國停止內戰, 一致抗日的張學良挾持, 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生後, 全國一致抗日的共識為老蔣與國民政府所接受, 勦共戰正式停止.
另一方面,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 軍部的發言權逐漸增大.
軍部的力量增大的原因, 除了軍方自己的強勢之外,
還有日本許多政客, 民眾與輿論給予了軍方強大的支持.
一連串的暗殺與軍事政變計畫接連發生與為當局查知, 更讓已呈衰退的穩健派的勢力趨於沉默.
例如犬養毅首相遭到暗殺之後, 日本社會上竟然出現了大規模的減刑請願活動, 要求當局放過發動暗殺的年輕軍人.
而政客間的權力鬥爭, 更是對穩健派的舉措形成牽制, 部分政客更是和激進派軍方連成一氣, 攻擊穩建派的立場與政策.
日本政治遂逐漸失去了穩當.
至於在中國東北部分,
日本發現了關東軍先前預估的納入東北後的好處, 很多實際上都不能實現,
所以開始將注意力放在華北, 企圖將華北與東北的資源綜合運用, 以完成對蘇戰備與解決日本的經濟問題.
其實際情形便是在陸軍(主要是關東軍)的主導下, 展開了華北分離工作. 而日本政府後來也追認結果並且給予了協助.
但這個工作也讓國民政府態度轉趨強硬.
另一方面, 陸軍內部的鬥爭逐漸縛上檯面,
1936年2月底, 近衛師團一部分軍隊發動政變, 暗殺內閣大臣與政界大老多人.
對此, 強調強化軍中秩序統治的一派在處理完畢後, 對和發動政變軍隊同派的軍人展開大規模整肅,
陸軍的統制秩序開始回復. 積極進行對蘇備戰.
不過, 如同綏遠事件的出現一般, 陸軍對中國的政策並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
西安事變的發生震撼了世界, 同時也震撼了日本.
但日本重視的是之後的國共關係的變化.
只有少部分的人對日本對華政策有進行過反思.
1937年7月, 盧溝橋事變爆發.
(待續)
順便一提, 不得不感嘆地說 , 很多網友的歷史知識實在是錯的亂七八糟.
大陸網路的說法千萬不要輕易相信, 很多都是虎濫, 事實上不止是大陸, 連維基百科上東西都不能隨便信.
多看幾本學術著作, 多看幾篇學術論文, 會比較可以得到正確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