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INNER
New Member
 
CINN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8
文章: 5
引用:
作者KNT
這是什麼?
的確很難認真看您的文章!

"即使"日本只準備進行區域性的侵略,中國難道就不得做出全面性的反擊?
只能進行區域性的正規軍pk?
中國當年有多少個德式師?日本有多少甲種師團?

我盡量簡單的說
從一開始的918事變請注意看所有的文章都會提到始作俑者是”關東軍”而不是日本政府,你說關東軍不代表日本政府嗎?不!當年日本政府並不完全贊成關東軍的行動,但又無法完全控制關東軍,所以主導的是關東軍中的野心軍人而不是日本政府。
你說那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大了,軍隊的補己就是一大問題,平時的補給量與演習時的補給量跟作戰時的補給量就完全不同,以一個標準甲種師團而言滿編兩萬人,如果以平時補給,一個月可能補給20萬發步槍彈,也就是給阿兵哥打靶訓練用,但是如果真要打仗光發給一個基數每人50發的步槍彈全師就要100萬發了,如果一上火線那一個基數的子彈是打不了幾天的,一個星期的苦戰下來耗個上千萬發子彈是小事情,這還是只有步槍彈還不算馬料、油料、各式口徑火砲的彈藥、食物、藥品、戰死傷人員的補給、機動車輛零件…………….. 要讓部隊能戰的更久就需要更多的補給品,而彈藥補給那是要錢的,要錢就要政府通過預算才有錢(關東軍再橫也不能跟日本政府搶錢,因為日本海軍也蠻橫的),所以關東軍再有野心也要日本政府支持,沒有政府的支持那關東軍就只能打區域性且十分受限制的戰鬥,因此關東軍不斷的挑戰當時國民政府的底線,也利用國民政府的底線擴大地盤,也一直想要把日本政府拉下海。
而當時的老蔣很清楚關東軍的算盤(別說老蔣只要你是政府領導人都知道),所以一直退讓並且加快的引進德國軍事技術,加快腳步剿匪,加快腳步的整合各大軍頭派系的整合,所有的準備就是要與日本一戰,這一切的布局後來被西安事變給打亂(老共不但導引了西安事變,還鼓動學運….學生容易熱血、工運等社會活動),所以當老蔣被綁架後被逼得不得不抗日時,就不得不研究一下這仗如何打,當時日本大軍雲集於華北,由北而南進攻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範本可以參考(盡量避開高山大河與破碎地形),而且很順路(老共當年不就是由北而南沒幾年時間就席捲全中國),而由東向西做攻擊那可就苦了,不但地形不連貫到處是水鄉澤國還是一路往上打(黃河、長江由西向東流),而且以當時國府軍隊的實力是打不過日本人的(我看也不一定,但是大多數見解都是如此)所以拖得越久就對國府越有利(日本戰略資源有限,而且國際間也會有一定的動作),更何況要與機械化程度遠高於我軍的日軍於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開打實在是太不利了,更重要的是上海是國際都市很多的外國公司總部設立於此,在此開打能讓戰事很快的得到國際的注意。
所以讓日軍由東向西打更可以有利的拖住日軍,但是日軍老早就準備好要由北往南攻擊了,哪會乖乖的聽你的,(還有很多種的說法啦比方老將是江浙人那是他的命脈等等),所以老蔣決定把餅做大,先發制人命張治中將軍於1937年8月13日對駐防於上海日軍海軍陸戰隊發起猛攻,並且不斷的加派兵力,對此日本天皇大怒並通过近卫首相发表“膺惩中国军”的声明加派了三個甲種師團赴上海參戰,此後雙方不斷的往上海添兵,當時日本17個甲種師團中的第3、第5、第6、第9都派到上海,並從國內組建13、18兩個甲種師團,並新編101、114兩個乙種師團赴上海參戰(日本動員了,動員令是只有政府才能下的),全面對中國發起戰爭,所以我說發起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的是我方而不是日方發動的,但這是對我國非常不利的結果,日本的戰爭潛能被快速開發,日本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新編出4個師團,軍隊完全進入作戰狀態,這些都不是當年的國府可以完全應付的。
德械師及日本甲、乙師團維基都可以找到,簡單說甲種師團是常備師團戰力強大(第4師團例外,最不像日軍的日軍超不會打仗也最搞笑),而乙種師團則是後備師團,戰力較差抗戰中第一個被全殲的106師團就是乙種師團。
舊 2009-04-10, 12:33 AM #1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INN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