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那篇提到了日本, 那就講一下日本的售價觀念
他們賣得東西都是不二價, 連中古房子都是不二價
要是你覺得東西不好, 或賣價太高, 大不了就是不買, 沒有殺價空間
以前公司產品賣日本, 只要東西的水準夠高, 價格在貴都還是很多人買, 雖然我們會覺得他們是傻瓜, 實際上卻回饋到經營廠商的競爭力, 刺激國家的發展, 最後消費者還是受惠者
反倒是台灣消費者, 就算家裡很有錢, 也要標榜節省美德, 啥都要砍價一下, 甚至還用廉價便宜品
(朋友的例子, 明明手上有十幾億, 買個卡啦ok系統也要最便宜的, 另一位是手上十幾棟房子, 買拖鞋也只買最便宜的款式, 稍微高檔的都不想買, 要是所有人都這樣搞, 那國家很難進步)
不一定啥都要用很貴的名牌高檔品, 但要是那產品的功能很強, 就算貴一些也不該省
導致台灣人明明很有錢, 但內需市場卻很小, 問題就在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