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INNER
朋友!拿6.5mm 有坂子弹與M-16所使用的5.56x45 NATO子彈作比較…….說真的還蠻搞笑的(太專業的就算了有興趣看看維基就可以了),英國人也採用了6.5mm 有坂子弹但是拿來給新兵打靶用的,日本陸軍在二戰的裝備真的是只能用可憐來形容,比方戰車吧美軍的M-3斯圖亞特在歐洲戰場根本是沒什麼用途的雞肋,但在太平洋根本是所向無敵,把日本人打得雞飛狗跳。到了M-4更可怕了日本的主力97中戰車只能用衝鋒的方式與M-4打肉搏還常常全隊全滅,而M-4在歐洲……4台才能換一台豹式,那還好M-4產量比豹式多了快十倍還可以這樣打,而97式產量比豹式還少很多,拿來這樣打沒多久就光了。東西少品質差………真是一個無言,至於被6.5mm 有坂子弹打到沒感覺是真的拉,但不是都這樣而是特例,我是看美國人打瓜達康拿爾的戰紀中看到的,內容大致是由於開火時大家都精神緊繃,而且聲音吵雜以至...
|
這位朋友的理論和V頭、M頭說法真像
滿口的數據,立場卻別有用心
戰爭可是日本開打的,還要怪對手裝備太強嗎?
這個可憐的日本,占領了中國大半精華土地,
在珍珠港轟掉美國當時三分之一的海軍兵力(我沒記錯的話)
把在菲律賓駐防的麥克阿瑟打逃回澳洲
一兩年後日本怎麼輸的
就是一兩年前日本怎麼贏的
贏的時候可沒看到日本裝備多可憐
在太平洋島嶼戰談戰車強不強
會不會好笑?
日本人連造船的鋼都不夠
怎麼會研發重型戰車,放在島上?
反坦克武器,不是只有坦克
日本沒有反坦克武器制衡M3,
是他們軍事上的盲點
是他們戰略戰術的破功
不是裝備不好的問題
再說發生島嶼戰時,已經表示海權完全喪失,敵軍才會登陸
守島的一方,就是資源不足的一方
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
這時指著登陸的坦克,說日軍很慘
不如說,
日本人不自量力,想在亞洲乘亂擴張領土
最後自己得到教訓
也建立了多少敵人
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事變前,極力反對開戰
他估計就算偷襲成功,
日軍也只能有6個月的優勢
可是陸軍堅持拿到南洋資源後,局勢會逆轉
他們對歐洲的戰事,也嚴重的錯估
假設歐洲德軍勝利,美軍就無力增兵太平洋
日本海軍保持充分優勢
戰車?步槍?海戰不會用到,在亞洲的優勢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