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李麥科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引用:
作者quick01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這段歷史大家耳熟能詳,其中,女童軍楊惠敏冒死泳渡蘇州河送上國旗的這一段,更是傳為佳話;然而,經過了一甲子的時間後,有八百壯士的後代要還原史實。原來,楊惠敏不是游泳渡河,而是走小路,後來升上四行倉庫的國旗,也不是楊惠敏送去的那一面。

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蹟流傳千古,在歷史課本裡也留下了這一張照片,坐在正中間的是謝晉元團長,旁邊這一個是上官志標─謝晉元的副手,而他的後代是上官百成。

父親就是八百壯士歷史的參與者,上官百成透露一段秘辛,原來楊惠敏送國旗進四行倉庫,其實並沒有游過蘇州河,是沿著垃圾橋旁邊有一個通道直接進去的。換言之,楊惠敏不僅沒有渡河,也沒有見到謝晉元,國旗她交給了衛兵,最後升上四行倉庫的那面旗,也不是楊惠敏送的那一面。

上官百成說,「當初一個國軍的部隊,確實他們有自己的國旗,可是就是說童子軍有獻旗進去,這也...

不意外,四行倉庫保衛戰雖然那時的軍官令人欽佩,但是這也是一種政治宣傳與激勵手段

我建議要先從四行倉庫的位置圖開始看(引自維基條目:四行倉庫保衛戰)



基本上,從這張圖你可以知道,四行倉庫只是一個小據點,日軍按理說不可能攻不下這個建築物

但是四行倉庫的位置及建築結構對國軍相當有利,因為蘇州河的對岸就是英美租借地,淞滬會戰的時候,日本還沒有正式跟英美各國開戰,因此日軍不能隨意用炮火攻擊,一旦誤傷了租借地,將會成為國際事件,而不是僅僅中日之間的問題而已

因此,蔣介石在這點上利用了這個事件,犧牲一個師(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軍事上延遲日軍推進的速度,掩護國軍撤退。外交上這也是一個表演,讓日軍與國軍戰鬥的畫面讓英美租借地的媒體、英美政府看,希望在外交上能獲得國際支持。

在民心士氣上,也就是利用楊惠敏這個小朋友,活著到那邊,能夠激勵軍民士氣,被日軍打死了,那更好,剛好又可以讓中國軍民更加同仇敵愾

對那時的蔣介石政府來說,其實四行倉庫除了有軍事上的意義外,更是政治宣傳的好時機,只可惜在國際支持上似乎效果不好,但是卻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


不過歷史卻不一定會對英雄們仁慈,這件事後謝團長被人刺殺,日軍佔領上海後,官兵們被抓去做苦役,解放後有的官兵留在大陸,因為是國民黨士兵,也遭受不平等對待
舊 2009-04-07, 11:26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李麥科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