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孟夢
說來說去還是民族習性左右了做事的態度
今天下班前又碰到了一位差不多先生
因說人後話,偶就盡量長話短說
其他工程的師傅自己接工作自己獨立作業
明明是顯而意見的瑕疵,只說了"差洨宜"
就下班了..........
實在跟台灣老闆普遍只求效率,品質擺一邊的常態思想沒絕對的關係(當然有行業的差別)
只有站在對方立場而做的心理或多或寡的問題
這種正面思考能多一點,台灣"差不多"的弊病,也許就能消弭了...
只要能為別人多想一點,台灣絕對能變得不一樣!
|
我覺得差不多先生是從領導階層的問題,茲提供發生在我個人或周遭的故事,差不多先生就是這樣被塑造出來的
1.民國82年馬祖南竿某指揮部興建辦公大樓,找了一堆下屬單位阿兵哥構工,大樓外牆已有雛形,樓層隔間如何切割遲遲無法完工,因為一年中指揮官換了三個人,下一個指揮官都認為前一任指揮官大樓隔間規畫失當,需打調重隔,這些從菜鳥做工程到退伍的阿兵哥們就在不斷地建立隔間,全部打掉這2個步驟無限迴圈,工程做的再好也是長官一句話就摧毀,大伙的工作士氣及態度越來越不積極
2..民國86年至民國87年,某稅捐處的人事主任對於差勤系統及薪資系統加班費系統的故事如下
(0)原加班費時數必須與差勤系統中刷卡時間勾稽後,方可認定加班時數有效
(1)因假日政令宣導等出外辦公需求無法在辦公地點刷卡,人事主任要求沒有耍刷卡記錄也允許同仁報加班時數
(2)因(1)沒有刷卡記錄造成同仁虛報加班或浮報時數問題,人事主任要求有刷卡記錄方可報加班時數,此需求等同改回(0)
光一個加班費系統人事主任就可以(0)~(1)不斷循環,次數多到我都記不清了,設計完善的資訊系統碰到這樣的使用者都會完蛋
3.台北市某政府網站在業務同仁與資訊單位溝通多次決定的架構,單位首長大筆一揮就玩大風吹,研考會檢查人員說這不符合使用者慣性建議更改部份架構或增加新分類,這個遊戲單位首長同一人年年都有新花樣,研考會檢查人員只要一換人,意見也會不一樣
即使網站美工,程式,資料分類等各項目都拿A等,到了明年都會成為過去式,上面一句話就會搞死一票底下做事的業務單位及資訊單位同仁
總之,做出最好的東西都活不過一年的情形下,做到完美也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