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風俗刑事
忘記補充一下,設備一定是跟日本買,材料也一定跟日本買
看太多啦
不相信,不要跟日本進口,就不會有對日貿易逆差
|
要看是哪一段的設備,
台灣跟中國政府都有設備本地化的獎勵措施,
就算大如A家,為了這筆獎勵,多多少少還是會採購一些本地廠商的設備當二線。
當然啦,先決條件是要台灣的本地廠商做得出來才行。
材料跟設備也差不多,雖然大部分材料還是會和日本人買,不過面板廠還是會想辦法降低成本的,比如說採購議價時拿本地廠商的報價來壓等等。一部份也會跟本地廠商買一些試用。(我還碰過被本地材料廠威脅的...夠屌吧)
基本上,越前段的設備日本及美國佔的比例越大,越後段的台灣廠商越有可能進入。(我怎麼感到一股淡淡的哀傷...)
台灣廠商主要的競爭力還是在於價格破壞...問題是...台灣除了價格破壞,好像也沒別的了。
我自己是覺得有一股淡淡的哀傷啦...但是也有不少人很自豪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