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小弟也有一些看法,想法:任何商品,不管是有形(貨,物),無形(服務),都有各種成本.例如: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等等.商品的成本加上獲利就是售價,和消費者心中的價值是否相當?應該是見仁見智的.用客觀的角度去計算出商品的各項成本,然後去判定它的價格是便宜或昂貴?利潤合理與否?個人以為只能當作參考,而不是唯一的標準.
多元化的社會,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其需求或經濟條件不一樣,但任何需求,都是商機.以巿場區隔作出不同消費訴求的商品,售價高低不一,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以餐飲業來說,它不只是製造業,也是服務業.即使算出製作成本,但品質和口味卻是很難去衡量的.同樣價格的產品,口味很可能南轅北轍.商品價格高,但只要消費者能接受,那就是合理的價格.商品有其行情,有的會隨著供給/需求的關係而變動,正好符合物稀為貴,價高者得的道理.
有些商品,還包含{時間價值},也很難去量化.例如:為了節省時間,捨公路/鐵路,而去搭乘飛機/高鐵,值不值得花,就看消費者的價值觀了.有些流行商品,剛推出時價格較高;而有些古董類商品,卻可能愈古老愈值錢;威士忌也要看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