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李麥科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引用:
作者MyGofriller
其實 實話真的會有點刺耳

小弟我的工作 就是音樂方面

老實說 他們講對一半

講錯那一半 就是........

其實歌曲的膚淺 俗套 就是從他們開始的

打從他們開始的那套 人人拿把吉他 就說會作曲 造成今日的局面

我本人是做嚴肅音樂的 但是我不認為流行歌就是沒價值 我也很喜歡好的流行歌

但是像李宗盛 羅大佑之流的 他們那種歌曲真的有點敷衍 有點膚淺

同時其的話 我覺得李泰祥比他們有資格說話很多

我常常舉一個例子 讓人門反思

有沒有想過 不論是日本 歐洲 美國 再過去幾十年間

都有很多曲子 縱使現在聽 還是覺得很完善 編曲很用心

而台灣土產的曲子 卻感覺很空洞 缺乏 彷彿只有那一條呆滯的旋律一樣

不管是曲子內結構安排 還有曲子的整個細節程度 為什麼外國的經得起考驗呢

我跟你想的不太一樣就是了

很多音樂,就是因為他很空洞、膚淺、甚至庸俗

才讓人無法忘懷

你說的死板我舉個例子,70 80年代美國流行的Disco

節奏也很簡單,也就是那些和弦跑來跑去,可是你知道就是這些音樂帶走了那個年代的焦慮感嗎?

我自己也聽古典與爵士,這些號稱是有水準的音樂,可是古典音樂不少也是從低俗的歌劇院、地方舞曲開始,爵士更不用說了,也是從庸俗的舞廳音樂、妓院音樂和送葬樂隊開始的

所以有的時候回去聽台語電子琴音樂、路邊西索米、廟會出巡的樂隊

反而更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音樂

回到李宗盛與羅大佑

我的年代比較晚點,所以這兩位我部分的歌曲說真的沒有感覺,我對李宗盛的音樂是從一些女歌手唱他的歌才開始了解(例如陳淑樺)

對我來說李的音樂,就是我青澀年代記憶的一部份

就像你說的,的確如果單純音樂角度,或許他們的表達手法並不是那麼精緻

但是這兩個人並不是音樂好才讓人記住,而是他們兩人走紅的年代,剛好是某些年輕人成長的年歲

是因為這些人的記憶,才讓這些你所謂的膚淺的音樂生光

所以簡單的結論是這樣,我的看法也許你不欣賞啦,請參考

我還是覺得,音樂沒有庸俗之分,一種音樂真的可以帶動某些人的情緒,就是好音樂

哪怕它是在國家音樂廳、春天吶喊的海灘、喧嘩熱鬧的酒館,還是在你我身邊的錄音機,流瀉而出

對我來說音樂就是記憶的一部份,我是用音樂來記住人生的一些感受,不管它是古典、爵士、流行還是粗俗的台語電子琴音樂(像是蓬萊仙山寫真影片那種配樂)




anyway.....Eagles 真的不錯....
舊 2009-03-12, 10:12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李麥科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