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後方白色連接插座部分就是數位音訊的接頭了,可以將包裝內附的音訊傳輸線接在上方在轉接至主機板上的數位音效輸入,SLI金手指可讓技嘉GV-N250ZL-1GI組成雙顯卡進一步滿足高階遊戲玩家對效能的渴望
維持技嘉一貫的風格,在金手指上方標記上該顯示卡的代號,PCB版本為自家的1.0版
被戲稱為”拉麵”扇的ZALMAN VF1050風扇,碩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幾乎是覆蓋了整片顯示卡
四支鋁製熱導管有效的將GPU的熱平均散佈在鰭片上
流線型的散熱鰭片在質感上提升不少,安裝時候也不容易因為鰭片的有稜有角而不小心刮傷手
卸下風扇翻過背面看看,底部接觸GPU的部分同樣也採鋁底,並未採用銅質底部當作接觸介質,看來55nm的G92核心確實在溫度上做到有效的控制
拉近點看,四支熱導管壓鑄在與GPU接觸面的底部,更有效增加散熱導管與底部的接觸面積
拆下風扇整個PCB的外觀,整體外觀也比先前9800GTX+簡單不少,顯見出在對整體的性能仍能保持一貫競爭力下卻擁有技術上的提升
供電部分採用4+1相供電,日系固態電容及亞鐵鹽芯電感更有效穩定供電。因提升了PCB供電的設計效率,以往採用6+6 Pin的供電也改以單6Pin電源就可供GTS250穩定的運作
核心部分採用55nm製程G92核心,除降低核心本身的溫度外在成本部分也進一步下降
還記得顯示卡外盒上的承諾嗎,Tier1 Memory,GV-N250ZL-1GI僅只採用第一線品牌記憶體,確保顯示卡穩定的工作體質
看完了技嘉GV-N250ZL-1GI外觀的部分,接著下面進入測試的部分。除了這片技嘉GTS250外,查查大家最方便詢價的原X屋網站,另外找來了屬於該產品價格帶的對手 – HD4850 D3-512M & HD4870 D5-512M來當作這次測試的對照組,下面來看看GV-N250ZL-1GI是不是真的符合自身價格帶的產品定位訴求。
先列出這次測試的各項測試諸元,驅動程式部分皆採用目前最新版本,CPU部分維持原時脈不做超頻。
可以看到GV-N250ZL-1GI在GPU-Z的測試下再Shader單元仍維持128SP,記憶體頻寬也與先前的9800GTX+差異不大,採用55nm製程的GV-N250ZL-1GI並沒有被正確的辨識出來,核心頻率、及Shader頻率維持NVIDIA所訂定的標準頻率,由於採用品質較為穩定的DDR3記憶體,採用的1.0ns記憶體頻率也稍上調到1100MHz
首先採用3DMark06做測試,在不開啟反鋸齒的設定下,技嘉GV-N250ZL-1GI在各項對應的螢幕解析度憑藉著高容量的記憶體而表現不俗,小輸HD4870而拉開了與HD4850的效能表現
來到了2/AA測試,技嘉GV-N250ZL-1GI在1920*1200的解析度下,仍然有挺進06”萬分俱樂部”的實力,HD4870依然如預料中採取領先的姿態
4/AA測試,相比下仍大部分維持與2/AA的效能下降比例,至於HD4000系列的優異反鋸齒效能表現開始在4/AA以上出現,效能的衰減並不特別明顯
在8/AA效能測試下,採用1680*1050及1920*1200的解析度下GTS250就不是這麼的占優勢
在3DMark Vantage的各項測試下,GTS250憑藉著對PhsyX的支援表現不俗。在NVIDIA合併AGEIA後不斷提倡PhsyX物理加速在遊戲中所帶來的娛樂效果,或許大家都認為因為3DMark Vantage加入了對PhsyX的分數計算而使得GTS250有如此的表現,事實上Havok & PhsyX各有所長,分數不過就是對顯示卡性能的基本評斷,誰也無法斷定未來到底哪項技術會領導遊戲市場,而在花費同樣的金錢下所能得到更多的產品技術及娛樂效果也算是種C/P值的表現。
接著找來三款目前仍屬市面上對硬體要求頗高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Crysis、FarCry2、Crysis WarHead當作測試遊戲的項目,以最普遍的19吋、22吋及24吋螢幕解析度做各項反鋸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