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henix
你沒看到我後面說的 名額限定阿
台灣人的公德心在自己人來比算是不足的(雖然有的國家的人更糟)
所以更需要靠系統來維護環境
與其放一大批人入山賺3年的商機 不如只放一小部分人入山賺 10 年的商機
你說哪個比較好賺
再說 流程的走線可以設定 要提早多久前才能申請
時間拖長一點對於管理當局也有更寬裕的時間去計算進入的人數
說穿了 跟颱風來時要封山的道理是一樣的 只是反向應用罷了
如果甚麼事情都只求快不求品質的話 後果往往是更大的損失
我的想法是
如果每年都這樣一大批人短時間的湧入造成環境的大損害
不如 一次進來的人少一點 後續的環境維護也好整理
把雪季的時間分割成一場一場的產品來做販賣
在管理上也更有效率 舉例來說
假設 一年只有 12月一個月有下雪 (我們都知道沒那麼多 ~ 這只是一個假設~ 如果實際運作可能還要氣象局配合 )
那 一個月 31 天 分成31批人次上山賞雪...
|
在下有看到名額限定這部分,但是用收費站也是可以作流量管制的,
就像公共停車場一樣,雖然不斷進進出出,但還是可以算出進出的車輛有多少。
觀光是單位產值很低的產業,來的人太多,觀光價值會大減,也會加速環境破壞;
但若限制來觀光的人數,則會造成商機不足,無法養活太多人。
同樣面積的工業區跟觀光景點,其產值差異很大,但偏偏台灣又地狹人稠,
一小塊地住了一堆人要生活,如果這個地方沒有其他高產值的產業,
靠觀光生存就只能殺雞取卵了.......因為光吃蛋會餓死,這是很無奈的事。
所以在防止生態浩劫的同時,也要想辦法讓這些人能靠其他方式活下去,
想想,如果將我三年的薪水分成十年份來給,若我原本收入就不高,會很難活
政府一直希望台灣能有很多外國觀光客來,因為這樣有商機,
但是如果真的來很多,比現在多好幾倍,我想台灣會蠻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