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建議
先說明一下,以下都只是根據我這7年聽古典音樂的經驗,而且只針對新手,一些我的建議與看法。
雖然可能在老手看來不算什麼,但希望可以給一些對古典音樂有興趣,但是卻耗費不少心力甚至金錢的朋友,一點小小的建議。
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文章,不過歡迎隨意轉貼複製,我不在乎這個版權,因為只是一點小小建議
-----
一開始我不想要太早進入正題,我只想先說說我為什麼喜歡古典音樂
其實我以前是聽爵士音樂(現在當然也在繼續聽),聽古典音樂說真的是偶然,在我大學之前古典音樂等於是聽了會睡著的老東西。
加上有一次在社團聯展上看到愛樂社的攤位,看到一堆男社員在那邊討論樂譜,說真的,以現在的說法,就感覺是一票宅男在那邊討論動漫的感覺(無惡意)。
總之,那時候古典音樂對我來說,並沒有夜遊、聯誼或是打籃球來的好玩。對我來說,爵士音樂還顯得時髦,雖然說越對爵士了解,反而覺得爵士樂是一種深沉黑暗的心靈出口,不過不在這裡提太多爵士。
-----
也大概是因為爵士,所以我認識了古典音樂。
那時候我念中壢某國立大學,學校的音樂圖書館可以外借CD,所以只要是喜愛音樂的人,大概都不會放過那個寶庫。
所以我常常去圖書館借爵士音樂來聽(當然啦,偶爾會燒個幾片下來,據說現在學校已經不外借了),圖書館的CD通常是依照音樂類型擺放,爵士會放在某塊CD牆,搖滾則是另一塊CD牆。
久而久之,我就開始對古典音樂那塊牆有點興趣了。
-----
我還記得的是,我第一片借來的古典音樂CD應該是鄭京和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這是EMI的唱片,由鄧許泰特指揮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其實我個人習慣是用英文來寫樂曲名、演奏者或者是指揮,不過既然是給新手看,我盡量寫中文)。
唱片封面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聽到貝多芬那種跟生命奮鬥的精神,用力的在小提琴琴弦上面,綻放出火光的感覺。那種生命就應該迎向陽光,奮力前進的感覺。
雖然現在我一聽到貝多芬的交響樂就很想把音響關掉
-----
所以我就開始瘋狂的把那塊充滿古典音樂的CD牆一片一片借回去聽,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馬勒....這些大師的名字我逐漸熟悉,什麼是交響樂?什麼是弦樂四重奏?什麼是協奏曲?什麼是歌劇,雖然現在還不敢說全懂,但至少一聽就知道是啥。
而且更重要的是,也開始知道這些音樂家他們的快樂與痛苦,後世的演奏家與指揮家是怎麼去重現它。
我也才知道,古典音樂並不是那種,在音樂廳裡正經的聽,或是很偉大,偉大到普通人聽不懂的東西。
古典音樂真的很單純就也只是音樂的一種,說穿了,也只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而已,展示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感情。
古典音樂也只是柴米油鹽,從王公貴族神聖教堂,或者市井農莊酒肆妓院,都有古典音樂的影子。
-----
所以我很不喜歡聽古典音樂還會被冠上,有品味、高尚等等形容詞,或許早期古典音樂風格有部份被基督教或者王室把持,但是這些權威依舊擋不了吉普賽浪人的小提琴風格,或者是農村鄉間民歌的魅力。
古典音樂其實很平常,以前的人聽古典音樂(要強調一下,對那時候的人,古典音樂是流行音樂),還不是一大堆的民眾在音樂廳裡鬧哄哄的,上面演奏的不好,底下還會有人不客氣的噓,甚至還暴動(可以去查查看史特拉文斯基1913年5月29日初演的『春之祭』首演的狀況),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聽搖滾樂會發生的事情嗎?
可是什麼時候連聽音樂會,拍手沒拍對還要被大家噓?
所以,古典音樂並沒有這麼的神秘,希望不少的新手真的不用太在意細節的問題,或是太在意版本的問題,甚至花太多時間在器材上的問題。
將古典音樂變成你生活的一部份,其實你就已經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了,沒有說一定非要了解樂理,或是一定要去在乎哪個指揮家的風格,或者是吹毛求疵研究哪個鋼琴家在哪一個小節彈快了點。
扯東扯西講了一堆,等一下回來再講講新手怎麼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