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xds333
中文成語早就落實在基礎九年國教中,也就是小學中學都有教也必考的項目還是現在都不教不考了?(經過這八年凡中必反的日子,難講...)
|
也許是我活在不同的世界裡,不過在我1992年六年級畢業離開台灣前,記得是沒有硬性圭定要學多少個成語。推廣是有,但落實?個人不認為有。
引用:
|
作者xds333
但如果能讓觀眾有得選擇的話,我相信有部分真正喜愛這部作品的人還是會願意看多出來的註解的,只求為了多了解一些作品真正的涵意
|
可惜是玩了這麼多年的字幕,我只能說,真的對作品有「愛」到這種程度的人,
多半是會愛到自己跑去學日文,或甚至自己去翻譯。觀眾有這種愛的人,以我目前嘗試去互動的經驗來看,相信是相當罕見,而且不會真正去查證字幕上出現所謂的「註解」的正確性。
引用:
|
作者xds333
觀眾會暫停下來看註解,不是因為註解喧賓奪主
而是因為觀眾想多了解一下,畢竟要是不想看註解早就當做沒看到
哪還會暫停下來?
註解跟字幕是不一樣的東西
字幕當然要求能一眼看完,而註解是可看可不看的東西
用途完全不一樣
這也就是為何字幕總是放在正下方,而註解不會也放在正下方的原因
觀眾如果會想暫停下來看字幕,那就真的是失敗...
而註解的存在意義就在於此
為了不讓字幕過於冗長,以至於影響到觀看
卻又讓那些想了解的觀眾有可以了解的機會而產生的工具
當然,註解也不能整部作品滿滿都是,出現頻率跟字幕一樣
那就跟字幕沒兩樣了...
而是註解些重點內容即可
另外,如你所言
如果能出兩種字幕軌那就更好了
想看的可以打開,不想看的可以關掉,皆大歡喜
不知道出版品能不能比照辦理??
|
現在的問題是,需要與不需要註解的比例第一不成比例,
第二是各觀眾因自己瞭解度的差異,而有註解需求上的不同。
以昨天討論的辛普森家庭案例為例,註解上標示的內容,僅對瞭解辛普森的人有用,
對於完全不看辛普森家庭,或只聽過這個名字的觀眾而言,仍舊是不夠的。
如果要完整解釋,那必然是畫面塞滿也解釋不完,更甭提部份連譯者都沒概念的相關資訊了。換句話說,真正能夠從中獲得幫助的,只有「讓跟譯者有同樣的背景知識,看到字幕時無法馬上聯想到該資訊,且不懂該國語言,又對作品有相當程度的愛,很想最少跟譯者得到一樣的體會」的觀眾而已。
以DVD字幕行數跟字型大小都有限制這點來看,塞得進去的可能性很低。
舉例說明:幾年前幫木棉花翻譯聖槍修女時,其中有一段是提到四件慘劇。
劇情中,就只有輕描淡寫的用了這個詞。但譯者經過長時間的資料收集後,
找到完整的資料:
--------------------------------------------------------------------------
� 在芝加哥發生的情人節屠殺慘案:
1929年2月14日巴格斯•莫蘭家族法蘭克,彼得,戈森伯格,亞當海爾,艾爾•溫申克,詹姆士•克拉克,約翰•梅,萊恩哈特•施等七人慘死事件,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
� 在柏林發生的血腥柏林事件:
1952年在德國柏林,6000名示威人士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兩名示威人士遭射殺,1230名遭到逮捕。
� 耶路撒冷的哭牆事件:
發生於1929年8月15日 起因是因為錫安主義者(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青年們在哭牆前唱以色列國歌刺痛伊斯蘭教教徒的情感,並引發猶太教徒與伊斯蘭教教徒之間的衝突。該事件之後影響層面擴大到巴勒斯坦全國。
� 黑色的星期四:
1928年至1929年的投機市場活躍,所謂詐欺、虛偽****顯著發生,1929年秋終發生股市大崩盤(華爾街股市大崩盤)。1929年10月24日市場首次經歷股價暴跌,史上稱為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1929年10月29日市場「破碎」(crashed),當日成交量超過一千六百萬股,刷新過去三十九年紀錄。
--------------------------------------------------------------------------
這只是單一句台詞中隨口用過的一個需要註解的詞句。請問,一個對作品有相當程度愛的譯者,要讓大家都能夠瞭解作品的一切,該怎麼做才好呢?(我當時的作法是另外提供資料給代理商,由代理商在他們的月刊中以專欄方式發表)
一個譯者的工作,是把原文原封不動的翻譯成觀眾看得懂的語言。
至於其他原文中沒有的內容,加油添醋恐怕反倒會畫蛇添足。
以上是我目前的想法,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