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ubrey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466
由『神鬼戰士』溯談五○年代宮闈片

Ridley Scott的『神鬼戰士』在台灣賣座火熱,加上奧斯卡又幫它加灶添火(拿了五座金像獎)--------或會引人發:"佳片當如是"的錯覺罷?
我對這片很不以為然--------也對四十年後終於有人復興沉寂已久的宮闈片而居然只拍出這等似驢非馬的作品深感不值........

在台灣對『神』片的一窩蜂中,我倒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新舊影迷的基本不同.
舊影迷比較有機會由電視的假日長片中看到幾十年前(甚至是黑白的)舊片;要不就是由電影院的老片盛大重映中,一再重溫那classic movies的魅力.
而大概自1980年後,老片重映和電視裡的黑白電影,基本上是在這島上完全絕了跡-------也就是說新影迷全然隔絕於老片之外,只識新流行/而罕問舊經典是何物了......

在此且舉個小例子:或可說明新世代對經典的隔閡而亂打高空的情狀:
記得-----那是神鬼戰士要上映的前幾週,有個周末午後的觀影簡介節目推薦了這部新片.
主持節目的這姓路的女主持人當時還蠻紅-------是個態度誠摯/還帶點大學生味的-----基本上是令人不太有壞感的藝人.....孰料她一開口當場令我絕倒.......也從此對她評價扣了不少分!
倒也不是因為她張冠李戴這影片淵源所犯的錯誤--------而是她一本正經在講她一無認識的史事時,卻儼若權威的那股裝模作樣......
讓人不覺噗嗤一笑.........
我記得她先是把這片天花亂墜地胡捧一番,然後用她那猶如幼稚園老師對學童耳提面命的口吻說:
『.......各位知道這電影是改編自甚麼經典名片嗎?告訴你ㄡ,就是那拿過好幾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賓漢啦!』接著又是嘰哩瓜拉一連串對賓漢的溢美之辭........
說實話,在那一剎那----------我還真懷疑她搞不好連賓漢都沒看過咧!!

的確也是,賓漢的故事架構和神鬼戰士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會犯這錯誤,也不能全怪基本只是念稿機器的主持人--------而是那瞎到不行的節目的製作人及擬稿的企劃也須負點責任!

正確答案:當然不是賓漢,而是改編自1964年安東尼曼的『羅馬帝國淪亡史』.
不過若要深入剖析---------這路小姐倒也不算全錯,因為神鬼戰士根本就是東拼西湊混合了好幾部羅馬宮闈片素材的一部"神鬼"娛樂片:
譬如仿傚賓漢的由猶太王子而成奴隸又化為敵方英雄的一再翻身;譬如:那片尾決鬥景的以巍峨圓形競技場來襯托終場氣勢的收尾手法!
譬如那聖袍千秋和萬夫莫敵的角鬥士血戰景.........
更不要說拿一個經典範本『羅』片翻寫新文章,卻搞得是既灑狗血又大玩電腦特效,結果是既不類原典也無新創,徒留一堆非古非今的醜陋文句,曝露捉刀者之短而矣.

因此本文只當它是楔子------我有興趣談的還是此片COPY的母本--------五○年代宮闈片.
說起宮闈片--------相信五年級生以前的老影迷必不陌生.
放映這類十誡、埃及豔后、賓漢、羅馬帝國淪亡史、萬世英雄等恢宏巨製的共通語彙例必是:
一.浩瀚無匹的閎巨場面.二.劇烈跌宕的衝突對決.三.曼妙奇特、古意橫生與驚奇不斷的服裝.四.金碧輝煌、幻意馳騁的內外佈景.
以及:五.豪華壯麗的影院與超大銀幕等等.
總之,看宮闈片幾乎等於接受一番壯觀氛圍的洗禮──可想而知,那對猶懵懂的學童會激起多大的想像與遐思!!
至少對我而言--------每看完此類電影回家.一路上那種高張的英雄感忽地油然而出的興奮真是久久難消........
而在這多部宮闈片的薰陶下,心領神會地植下了(很難言傳)的某種懷古愛舊的"歷史感",更是一大收獲......

歷史感,簡言之,也就是嚮往某種上古氛圍/彷彿能觸及遙遠的過去,並能深深感受古代生活該有何等形貌的一種懷古想像........
拜好萊塢於五○年代以多采聲光所營造的映像化具體意象-------我不免會想-------曾受過這類宮闈片薰陶的我们這一代,是否會有比較濃厚的歷史感?
而完全沒拜領過這類巨片風華的新影友,會不會在就在鑑賞力的領略中就缺了這塊呢?
【好萊塢拍宮闈片的淵源】
好萊塢於五○年代大量製造宮闈片有兩大因由:
一.是自電視問世後搶走大群觀影人口,各大片廠不由亟思以技術優勢壓倒這新興媒體,於是乎:新藝綜合體、七十厘米三機同步、陶德AO新技術等紛紛出籠;意圖以碩大銀幕/超卓聲光重新贏回觀眾的寵愛.而要發揮這類新技術的極限,自必以場面浩大的古裝戰爭片最佔優......
但為何又十之八九集中拍攝羅馬史題材呢?!
這又可由二戰後的國際現勢來解釋:蓋美國自大戰中擊敗軸心國強敵後,此刻國力蒸騰/民富兵強-----放眼望去既是叱吒當世;麾下諸國也莫不以美國為尊,更令美利堅老百姓普遍存有有羅馬盛世�**{的洋洋自得之感──於是乎自我陶醉般承接了希特勒的理念------以羅馬帝國接班人自許.
而美國歷史既明擺著是如此短淺貧乏,好萊塢欲寫古史索性就憑空移植來一條偉大的歷史脈絡,那也就是羅馬----這上追千餘年前的遠祖了.
同時,因為好來塢老闆全都是猶太人--------因而在運作羅馬這主調時又插入一幽微的元素------那就是順便為猶太人抹脂擦粉/美化一番.
蓋猶太人於浩劫脫困後,既於全球博來強烈同情,當然不會放過這取得道德制高點的情勢來做強大宣傳------於是用羅馬故事夾帶基督教義,但骨子底是為猶太大說好話--------就這樣....這種一魚三吃的手法轟隆隆打了近一世代響炮-------不但票房鼎盛也幾乎無人置疑.
(不過這種陽謀,騙騙小老百姓可以,卻瞞不過那些搞情治的特務;譬如台灣就有樣學樣地把李翰祥由香港請了回來.
連拍了『西施』『勾賤復國』『還我河山』等一系列統戰宮闈片;總算也附麗了幾分中國風的浩瀚古景).
     
      
舊 2009-01-18, 07:24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ubre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