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下,儲蓄率與經濟成長率的變化趨勢.
當台灣經濟成長起飛的那段時間,當好儲蓄率也非常高;
民國九十年,儲蓄率最低的一年,剛好經濟成長也是負的.
當然背後會有很多因素,
但數字會說話,呈現出來的狀況,剛好和所謂的儲蓄的謬誤相反.
六十七年34.39 13.67
六十八年33.38 8.44
六十九年32.28 7.36
七 十 年31.34 6.24
七十一年30.07 3.47
七十二年32.13 8.32
七十三年33.80 10.71
七十四年33.57 5.02
七十五年38.46 11.49
七十六年38.52 12.66
七十七年34.48 8.04
七十八年31.10 8.45
七十九年29.33 5.70
八 十 年29.40 7.58
八十一年28.99 7.85
八十二年28.81 6.90
八十三年27.62 7.39
八十四年27.04 6.49
八十五年26.73 6.30
八十六年26.35 6.59
八十七年25.99 4.55
八十八年25.95 5.75
八十九年25.37 5.77
九 十 年23.76 -2.17
九十一年25.21 4.64
九十二年25.97 3.50
所謂儲蓄的謬誤,是假設銀行存款不會被銀行拿去做任何投資的狀況下,才會成立.
這拿來放在教科書做理論闡述是OK,
但是真實世界裡,並非這麼一回事.
儲蓄率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d=1405101817654
經濟成長率資料來源:
http://investintaiwan.nat.gov.tw/zh...gdp_growth.html
引用:
作者小豹貓
某個方面來說,消費券其實還有提振心理因素存在
不管政策好不好,不可否認的它有讓許多人有所期待[而且是不管人的政黨屬性]
壞消息已經夠多了,難得有個讓多數人開心的東西其實是好的.
想想你自己的生活,有多久沒有期待過一些東西了.
|
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幸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