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NVIDIA的200系列中的260,原本可以舒糊的當它顯卡二哥位置,誰知道對手來這一招HD 4800系列,很強的效能跟很殺的價格頓時讓280、260陷入危機之中,因此除了各位前陣子看到不停掉價的200系列,現在NVIDIA打算把260挑出體質不錯的核心並且加入更多Stream Processor以及超上更高的時脈來個絕地大反攻,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GTX 260+。
Stream Processor是啥?

SP大概像是這樣的東西,NVIDIA稱為:統一著色架構。
顯卡超頻我想各位很容易了解,那麼追加的Stream Processor是啥?對效能有甚麼樣的幫助?這邊稍微跟各位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東西真的講很細可能就又是一篇長篇大作囉。各位如果還有印象的話,以前所謂的"開八管","開十六管"等等是在說甚麼?為何現在沒人再開管了?這就是以前的顯示卡對於畫面以及上色等等特效的處理方式,是用所謂的渲染管線來處理,它是由Pixel Shader Unit與TMU組成,一次完整的顯示運算是由這兩個單元負責,那麼能同時間使用愈多的管線去計算那些數值,對於顯示卡的著色能力等等當然是更快更好。不過自從Stream Processor(以下簡稱SP)統一著色架構出現後,完全取代了剛剛所提到的這兩個單元能做的事情,它可以運算Vertex Shader,也可以運算Pixel Shader,還可以依據開發者的需求自由調配,也不用一定得按照先算Pixel Shader再算TMU的順序進行,功能更加的強大。SP並不算是真正的處理器,它跟CPU的核心並不一樣,CPU是真正完整的核心,SP應該是核心內的一個運算單元而已,所以誤認為GPU隨便就96個SP要不就128個SP應該比CPU強多了,這是錯誤的觀念。SP最適合運算的資料型態是屬於大量平行的資料,這種資料形態就是所謂的影像檔,包含圖片、影片等等,這也是為何NVIDIA要開發能夠在C語言上善用SP的CUDA顯示卡專用語言,讓程式開發者能懂C語言就能把屬於平行資料的部分交由GPU來計算,大幅減輕CPU的負擔。
Leadtek GTX 260 Extreme+
之前小弟有幸測試到GTX260 3Way SLI的效能,的確讓人刮目相看。雖然還是有人認為不是4870X2的對手,但是各有各的優缺點,至少260的耗電以及熱能比就相當不錯。但是雖然比對手低,不過三張卡擠在一塊,中間那張卡就倒楣了,承受來自前後兩邊的熱流使得中間那張卡的溫度飆高到將近80度,如果沒有特別搭配風扇來散熱,真的是會熱當。不過這次拿到的GTX 260+ SLI,耗電以及熱能比起260都有明顯降低,真的是讓人激賞,260+是真正成熟的產品了。接下來我們將先從單卡開始,一直到SLI為您做效能、遊戲、轉檔、耗電的測試。

先來懷念一下舊款260的SPEC吧,也是現在大跳水價錢的260,其中SP只有192個,核心時脈只有576Mhz,記憶體時脈是999Mhz。

Extreme+的GPU核心時脈被調高到602Mhz,記憶體時脈也被拉到1107Mhz,至於SP則從192個被塞到216個,這應該是這塊GTX260核心的極限了。

彩盒是麗台最近慣用的印刷,機器人扛大槍。

背面是介紹這次的新改變,比起以往只說明遊戲下有多好多好的敘述有用多了。

配件也算齊全,有S轉色差、DVI轉D-SUB、NV專用HDCP接頭,HDCP音效線、大4P轉6P PCIE的轉接頭、以及送不完的絕冬城之夜2遊戲一片。

顯示卡本體跟之前的260沒啥差別,只是機器人變紅色的了,並且下方有EXTREME字樣。

SLI分列式。

風扇的貼紙也有註明是EXTREME版本。

3 Way SLI金手指接頭。

兩組6P PCIE電源輸入端以及HDMI音效輸出端。

這次決定來個見龍卸甲,首先是背面螺絲清空,後方總共有十顆螺絲,另外還有前方DVI處的兩顆。

裡面是用暗卡榫固定,拆卸要小心。

固態的散熱塊已經都黏在背板上了。

這邊也與GTX260並無二致,仍然是CM代工設計的散熱器。

核心本體是G200-103-A2版本,這顆核心內把SP塞到爆炸。

Power輸入端用料相當不錯,這幾顆PWM並不是便宜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