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attdhf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118
技術部份就留給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吧.
吵誰先誰後還是誰是宗主那都不是重點

說真的, SSE 在算些什麼東西, 到底有多少人知道?
遊戲中什麼部份一定會用上 SSE? 哪些則不用?
真正知道, 真正瞭解的使用者有幾人?

end user 只在乎結果.

結果, 也就是現實, 是很殘酷的.



現在.

價格, AMD 本身就是比 INTEL 便宜 (只計算新品市場)

效能, Intel 就是有本事讓 AMD 靠邊站 (也只計算兩家目前在新品市場上的產品)

這也是現實.


我覺得有必要講一下我的觀點的, 大概就是 "個案論"



個案這個論點, 其實非常微妙

說起來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但其實很簡單就能推導出問題點.

有鑑於長篇大論毛病又犯
快速結論先放在這邊 :

因為你跟我各自收集到的資訊片段不同
所以拼湊出來的樣貌也不同
利用各自拼出來不同的樣貌去想像同一件東西的全貌
當然會得出那東西不同的全貌想像
故我講 AMD 系統易壞, 只要有舉證, 我個人便沒有錯
反之你講 Intel 系統易壞, 只要有舉證, 你也沒說錯.

想知道為啥我得出這種結論就看下去..




--- 以下長文, 沒興趣請自行略過, 直接跳最後面 ---



我們先不講 Intel 跟 AMD
我們講講前陣子才有人爭執的重點對象, 技嘉.



送修技嘉的主機板回去, 結果技嘉用 "氧化" 判定人為損壞的使用者
有多少人? 在場的人, 您會是其中一份子嗎?

我到現在送修還沒碰過技嘉 "氧化" 拒收.
那麼就我個人來講, 我是一個"個案", 給定一個名稱叫做 "個案我"

如果友人A被用此理由拒收, 那麼友人A也是一個"個案", 叫做"個案A"
又, 友人B沒被拒收過, 那麼他是一個"個案", 做"個案B"
友人 C, D, E ... 依此類推下去

那麼, 技嘉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 拒收, 這是一件事實. 只要他存在一個"個案" 即成立

但如果只用一個個案斷定 "技嘉一定會對每一個人會使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拒收"

是否偏頗?

是的, 以上叫做 "以偏概全"

那麼下面這段話呢?

"因為只用一個個案不能斷定技嘉一定會用氧化當藉口拒收, 所以技嘉"一定不"會使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拒收"

這樣說法對嗎?
很明顯顯的這段話也算是 "以偏概全"

上下這兩段話互為相反的命題, 但都無法正確描述事實.

那麼事實的描述應該是如何?



如果把所有個案做成一個集合, 稱為一個"全體個案"
那麼這個集合當中, 有多少元素是屬於 "因氧化被拒收" ?
又有多少元素是屬於 "沒有因氧化被拒收" ?

此處又假設有 75% 的個案都是沒有被拒收的, 剩下的 25% 則是被拒收的
那麼正確描述技嘉的拒收情況, 應該是 :

"送板子回去技嘉, 會被判定氧化屬於人為損壞拒收的機會是 25%"



以上描述句成立且正確的條件是什麼呢?

就是先 "取得所有個案" , 再從所有個案中分出被拒收跟沒被拒收的"個案"
將兩邊個案各自加總, 如果被拒收的人多過沒被拒收的
那麼就可以說 "技嘉經常拿氧化做藉口拒收"
反之如果沒被拒收的多過被拒收的, 那麼可以說 "技嘉不會常常會拿氧化做藉口拒收"

那麼這個問題就非常好玩了.

"如何取得所有個案?"

何謂所有個案? 全球使用者? 整個 PCDVD 論壇上的人都舉證實例?
還是身邊有使用的人或就自己看過的案例做為整個集合?

這個最基本的輸入訊息, 是可以被操作與修改的.



我們都是用比率原則去區分一樣產品到底損壞機會多高?
所以有人痛恨某廠商A 卻有人痛恨某廠商 B
這是因為每個人所獲得的資訊不同



結論來了

每個使用者碰到的情況與他所屬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這個使用者他的使用經驗是 AMD 系統壞的次數比 INTEL 系統多
就算 INTEL 的總件數有一百件, 壞了十件, AMD 也是壞十件, 可是總數可能只有十五件
那麼以比率原則來講, AMD 系統的損壞率比 INTEL 高是成立的
因為他可以收集到的資料呈現的結果就是 AMD 比較容易壞

反之亦然
如果 INTEL 總件數也是一百件, 還是壞了十件, 但 AMD 可能只有一件, 但卻沒壞
那麼以比率原則來描述, AMD 系統就是比 INTEL 的耐用
這樣講也是正確的, 因為它收集到的資料呈現就是這樣的結果.



那麼什麼情況會被歸納為"個案"?
怎麼樣才算是"全貌"?
每個人都是個案, 但每個人所獲取的資訊因為不代表整體, 但是他必需去推測整體的全貌
所以他只能以手邊能取得的資料來斷定整體模樣.

---長文結束---




對我個人來講, AMD 系統跟便宜及易損壞畫上相似等號
因為 AMD 的 CPU 本身是不容易壞, 可是配合它的主機板或零件卻很容易壞
那就是嚴重困擾之處.

例如, 你會希望電腦在你繳交期末專題期限的前一天
把你準備好的資料都一起帶回去娘家探親嗎?


至於用 AMD 是因為效能足夠所以不用換系統
我是覺得應該這樣講 :

因為 AMD 使用者多半不用打多高級的電動
再來就是他也沒有很多錢
平常只是上網打字
所以便宜的 AMD 就夠用
而且用到整隻都不能用了才整組換掉
反正特效也不用全開, 遊戲能跑就好.

AMD 效能當然夠, 對於這些人來講. 如果講更難聽的話.
不要說 K8 K7 能滿足這些人
就是 K6 裝個 Ubuntu 或 windows 95 / 98 能打字上網
將就一下都很夠.

有如某 -4 超商用的 i-bon 一樣
它們身上全都是 Celeron 1.7GHz.
裝個 XP , 套上 i-bon 專屬系統, 那也很夠用

當我們正在為了裝影片跟遊戲的空間煩惱該買幾百GB的硬碟時
收銀機裡頭的 40GB 老古董還靜靜的運作著.

相反的, 買 Intel 的有一半都是有錢人
他們會為了遊戲那 1 FPS 的差距或者 2x AA 與 4x AA 的小差別砸錢買新品
所以 Intel 的電腦是不容易壞, 但是持有者也經常汰換零件
因為他們經常讓自己保持攻頂.

那就是了.
舊 2008-12-06, 04:42 P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ttdhf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