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專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51
引用:
作者濱崎步
呵呵 感謝您的回覆 不過我一直說我不是甚麼歷史學者
只是在求學途中頗愛好歷史 ^^
也感謝您的教導 讓我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謹此感謝您的再次回應,
並且對您冷靜寬容的態度致上敬佩之意.
引用:
作者蒼藍的月光
大大,意思是古代那種歷史學者或是史官有可能受當權

或是掌權者的威脅利誘下去竄改或是虛構杜撰一些

不符合真正史實的記錄囉!?

既然如此,那現代的史學家或是學者又怎麼考證和辨別呢!?

文件書本資料都有可能作假!而且都是死無對證

是的, 如您所指出的, 古代的宮廷史官或者是歷史學者,
確實是有在當權或掌權者的威脅利誘之下, 做出不實的紀錄與論述的情況.
即便是當代的歷史學者亦然.

您第二個問題相當大,
古今中外的歷史學者花了幾千年的時間在找尋答案,
新的答案不斷出來, 舊的答案也經常被修正, 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清楚的,
建議您可以從史學理論, 史學方法論以及史學史這幾個部分的書籍與學術論文著手, 以進行更一步的思考.

不過, 在此簡單地回答如下, 文件書本資料都有可能作假, 而且確實很多情況也是死無對證,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謎題, 到現在都無法解決.
當代歷史學者主要是運用其他史料, 配合當時的時空背景甚至是現代科技來進行交叉旁證與檢驗,
歷史學者對於史料並不是因為它存在, 就全盤相信它.
歷史學者一般將史料的考證主要分為""外部考證"與"內部考證"兩類,
"外部考證"是判斷史料本身的真偽, 例如說檢驗一封信是不是偽造的.
"內部考證"是判斷史料內容的真偽, 例如說檢驗這封信所敘述的內容是否為真.
但單證(單一史料)的運用是很危險的, 對於這個部分, 歷史學家基本上都相當小心地去處理.
總之, 具體的方法既多樣又細膩, 而且還會依領域不同而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這部分請恕我不多言.

歷史裡面到處都是謎, 許多謎到現在依然都是無法解開的.
不過必須再次說明的是, 當代歷史學者的工作並不只是做做考證,
考證僅僅只是史學研究工作中最最基礎的部分而已.
如果您有參觀我前面回應所介紹的網站, 看看學術論文題目與摘要的話, 相信您定能理解.

這篇回應實在是離題太多了, 重點還是應該要回到電影身上,
現在的網路以及大學與公共圖書館的利用都非常方便, 一方面也是我的工作比較繁忙,
所以若無其他特殊情事, 請恕我不再回應了.
舊 2008-11-07, 02:51 A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專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