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以F.E.A.R.來做繪圖壓力測試,總共分四組測試,每組各有不同的細節設定。
第一組測試
解析度:1024 x 768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適中
人物圖樣:適中
水面解析度:適中
反射與顯示:適中
質量光源:關閉
質量光源密度:適中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兩倍
光源細節:適中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適中
柔化陰影:關閉
材質過濾:四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適中
視訊:適中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8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8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7張
第二組測試
解析度:1280 x 960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適中
人物圖樣:適中
水面解析度:適中
反射與顯示:適中
質量光源:關閉
質量光源密度:適中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兩倍
光源細節:適中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適中
柔化陰影:關閉
材質過濾:四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適中
視訊:適中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280 x 960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4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2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7張
第三組測試
解析度:1024 x 768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最大值
人物圖樣:最大值
水面解析度:最大值
反射與顯示:最大值
質量光源:開啟
質量光源密度:最大值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四倍
光源細節:最大值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最大值
柔化陰影:開啟
材質過濾:十六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最大值
視訊:最大值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0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1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6張
第四組測試
解析度:1280 x 960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最大值
人物圖樣:最大值
水面解析度:最大值
反射與顯示:最大值
質量光源:開啟
質量光源密度:最大值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四倍
光源細節:最大值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最大值
柔化陰影:開啟
材質過濾:十六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最大值
視訊:最大值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280 x 960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7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23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5張
總結:
這張卡的定位在中低階的顯示卡族群,遊戲效能在測試前就不期待會有多好,不過對於某些設定值的反應卻出現高FPS值,這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實際的遊戲效能也是屬於低於ATi Radeon HD4670的狀況,所以實際上並不會產生很大的產品區隔。溫度方面挺低溫的,風扇的噪音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幾乎聽不太到。各大廠商的產品似乎還沒有推出,所以稍嫌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