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ELTS
如果說和UN 接軌,叫"接了一個少數人使用的軌" ,那我真不知什麼是"和多數人接軌"
Ctrl+C一下
台灣選定通用拼音作為中文字的羅馬拼音法又怎樣呢?難道台灣海關可以教會所有的人(包過英語系跟非英語系的人)都明暸通用拼音的規則嗎?
通用,漢語,二個不同的拼音系統網路上的資料說只有20%的不同
但想想如果一個外國人想學中文拼音,你覺得他們會學通用還是漢語
當然如果外國人要學中文字,我會強烈建議他們覺繁體中文
因為簡=破
|
那不如全部改用英文如何?這才是真正跟世界上大多數人接軌嘛!
每次看到拼音的爭執時,我常常在搖頭嘆息。因為每次主張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說是為了跟世界接軌,說是要給老外看的,可是實情呢?
我沒學過兩種拼音,只會中文跟粗淺的英文,每次上網看兩種拼音的文字,通用的還能猜出它在說什麼,漢語的就完全像是火星文了。
以前有一個很有趣的圖案,上面寫著YOU DIAN WEI XI,這應該很多人都看過了,如果是一個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他懂得上面的意思嗎?不懂的,即使他懂得漢語拼音,能念得出來,可是如果不懂中文,他還是不可能知道上面那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假設以英文為老外的普通話來說好了,如果要讓老外能了解我們的意思,最好的方式就是說英文,這樣保證一定聽得懂,也不會有問題。
可是,有很多的東西是沒辦法翻譯成英文的,特別是專有名詞,如地名、人名等,如果能夠用唸的,也許老外可以用強記發音的方式,把這個名詞的發音記起來,以後再說的時候就可以說得出口了。
但是,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有辦法這麼做,很多時候,一些資料只能做成書面方式,供外國人閱讀,這時候,如何讓他們能夠「說」得出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而這也是兩種拼音存在的價值。
漢語拼音的好處是,它的發音可以相當準確的發出中文字音,所以在對老外實施中文教學時,漢語拼音會佔大多數,除了對岸的推動之外,也是因為學會漢語拼音的外國人,說出的中文發音比較標準。但是漢語拼音的問題在於,如果沒學過漢語拼音的外國人,那麼漢語拼音的文字不過就是英文字母拼成的中文罷了,他看不懂也不會唸。
相對來說,通用的拼音比較貼近英文原始發音,所以拿來說中文,會比用漢語拼音來得不夠標準。但是它的好處也就在於,即使沒學過通用拼音的,看了也可以唸得出通用拼音的文字,雖然有些音可能會黏在一起。當然通用有些音也是有改過,不過相對於漢語來說,它還是比較貼近英文的發音規則。
換句話說,如果有兩篇稿,一篇用漢語拼音,另一篇用通用拼音,讓老外來唸,前者我們可以聽得懂,後者我們可能要猜半天才能知道他在說什麼。可是外國人沒學過漢語拼音的唸不出前者來,卻不一定要學通用拼音就可以唸得出後者。
外國人來台灣,並不一定是來學中文的,也有可能是來觀光或是短期商務之旅,他們不懂中文,也未必學過漢語拼音。畢竟和英文比起來,學過漢語拼音的只能算是少數,所以我們現在是要讓學過漢語拼音的老外看了能唸得出來呢?還是要讓學過英文的老外看了能唸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