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可能大家最近都對大陸產品都害怕了
也不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網路上也流傳只要看條碼開頭是否有471來判別是否台灣製品
不過那不準確
原因是如果原料是中國原料
到了台灣加工成另一種食品
還是可以打上471開頭標籤
所以除非廠商能夠將食品的原料仔細將來源標示
但是這樣的標示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
而且大家只注意三聚氰氨的含量
其實食品加工添加物何止三聚氰氨?
還有其他防腐劑、人工色素、或是人工甘味素有的沒有的
我們反而都沒去注意它們,只在意三聚氰氨
當然這些食品添加物不代表就有害
在保存期限和傷害人體間
還是有一個可接受的界線
不然現在很多食品根本都不能上架了
不過如果你還是不想吃這些食品
其實原則很簡單
只要是保存期限超過七天以上的(不包括冷藏類)
基本上都有食品添加物在裡面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想吃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
就盡量找生鮮產品
但是有的時候生鮮產品還是有可能有食品添加物
例如貢丸、麵包、麵製品、醃製品
在製作的過程中店家也可能加入了增色劑、漂白劑等等
總之,可以的話請盡量吃那些還保持原有形狀的食物
比如說魚,魚直接煎煮就算是生鮮,轉成魚丸就算是再加工
豬肉,豬肉燉成東坡肉就算是生鮮,轉成貢丸、豬乾就算是再加工
其實我的分類可能還是會碰上食品添加物
而且還有農藥殘留的問題
我建議大家吃很新鮮的食物也只是權衡之計
至少我們可以避開那種很明顯的人工食品
其實三聚氰氨的事件也是警惕
也許我們應該深思食品加工的真正意義何在?
難道就一定非要吃國外進口的食品原料?
還是這是我們選擇僅支持高科技產業
而不重視農業的後果?
最後稍微整理一下
1.盡量選擇生鮮產品(不經冷藏會腐壞的食物)
2.選擇非再製食品(吃那些保持食材原樣的食物)
|